据标普道琼斯(29438.4199, -344.93, -1.16%)指数公司估计,随着企业恢复此前暂停的派息,2020年标普500成分股公司的派息总额预计将达4795亿美元,较去年的4855亿美元仅下降约1%,远好于此前的预期。

  不过,这仍将是标普500成分股公司的派息规模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下降。

  今年二季度,标普500成分股公司削减或暂停了超过400亿美元的股息,创2009年以来最大的季度降幅。

 

  但这一趋势到了年中开始放缓,一些企业恢复了派息,微软(211.08,-2.82, -1.32%)更在9月份宣布将股息提高1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华为出售荣耀: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今日(17日),多家企业在《深圳特区报》发布联合声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完成对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的全面收购。出售后,华为不再持有新荣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与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投资设立,包括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苏宁易购(9.100, -0.15, -1.62%)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松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顺电实业有限公司、山东怡华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冀顺通投资有限公司、河南象之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瑞联优信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英孚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金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声明指出,此次收购既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和市场化投资,能最大化地保障消费者、渠道、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员工的利益;更是一次产业互补,全体股东将全力支持新荣耀,让新荣耀在资源、品牌、生产、渠道、服务等方面汲取各方优势,更高效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声明还称,所有权的变化不会影响荣耀发展的方向,荣耀高层及团队将保持稳定。投资新荣耀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也承诺:未来只享有财务上的投资回报,在业务侧将遵循公平交易的市场化原则,与其他经销商、代理商享受同等机会。

 

 

  国际专业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周一发布的最新《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9-2020学年,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入学人数下降1.8%,至108万,创16年来最大跌幅,也是该报告近70年历史上第三大降幅。

  旧金山大学教育学教授唐纳德·海勒(Donald Heller)说,“这主要是由特朗普领导联邦政府发出的不欢迎信息驱动的。”

  报告显示,2019-2020学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387亿美元,低于此前一个学年的近410亿美元,是20多年来首次下降。

  来自沙特的留学生人数下降了16.5%,在所有国家中降幅最大。

 

  受新冠疫情影响,本学年(2020-2021学年)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招生人数预计将出现更大降幅。美国国家学生交流研究中心(National Student Clearinghouse Research Center)本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秋季学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人数分别下降了15%和7.8%。

原标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荣耀视频”、“荣耀钱包”商标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增多条商标信息,商标名为“荣耀视频”、“荣耀钱包”,申请日期在11月6日。其中“荣耀视频”的商标国际分类涉及教育娱乐、科学仪器;“荣耀钱包”的商标国际分类为金融物管,上述商标状态均为“商标申请中”。

  原标题:全球疫苗竞赛烽烟四起,中国疫苗拥有独特优势被各方看好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已夺走超过127万人的生命之时,围绕新冠疫苗研发和上市的竞争也烽烟四起。继美国辉瑞制药和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宣布联手研发的疫苗有效性高达90%之后,俄罗斯方面11日也宣布,其研制的全球第一款注册新冠疫苗“卫星-V”的有效性达到92%。目前,中国有3家公司的疫苗也进入了临床三期试验阶段,分别是国药集团、科兴生物和康希诺(372.800, 4.80, 1.30%)生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晚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视频会议时表示,中方愿积极考虑本组织国家疫苗需要。1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国药集团和康希诺生物公司对疫苗具体上市时间均未做出明确回应,但国药集团透露其疫苗在多国进行的国际临床三期试验“已接近尾声”,“试验各项数据均好于预期”。“疫苗是中国赢得世界信任的黄金机会”,《华尔街日报》11日报道称,中国的新冠疫苗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可能令全球数亿人受益。

  对辉瑞的追捧和质疑

  美国辉瑞制药和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9日公布的好消息,为正在艰难应对新冠疫情反弹的美国和欧洲国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多国领导人纷纷贺喜,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从11日起签约购买3亿剂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0日也在推特发文称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

  当前,美国的疫情仍在快速蔓延。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在截至9日的前7天里,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平均接近12万例,这比9月中旬的疫情低点高出3倍多。根据美国研究机构统计和评估,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已累计将近24万人死亡,未来两个月还将有超过11万人死于新冠肺炎。

  疫苗研发的重大进展让人们看到了结束疫情的曙光。标普500指数周一在纽约开盘创下新高。辉瑞股价上涨7.6%,BioNTech股价也上涨7.9%。两家公司表示,今年有能力生产5000万剂疫苗,2021年将进一步生产13亿剂。早期批次将供应给美国和英国——美国已订购1亿剂这款疫苗,并可以选择再购买5亿剂,而英国表示已采购4000万剂。两家公司将美国市场的疫苗价格定为每剂约19.50美元(每人需要两剂)。

  也有媒体指出,对辉瑞疫苗的追捧是人们在疫情和经济寒冬中看到救命稻草的一种过度反应。《纽约时报》11日质疑:“市场对辉瑞疫苗的反应是不是过度了?”CNBC财经网站也呼吁冷静:“辉瑞疫苗不会为美国经济带来快速刺激”。据英国《镜报》11日报道,有参加辉瑞药厂临床试验的志愿者反映,接种疫苗后的副作用像打流感疫苗一样,有人严重嗜睡。美国密苏里州45岁的受试者凯莉表示,接种完辉瑞疫苗后出现头痛、发烧和全身酸痛状况。

  俄罗斯《生意人报》11日称,对于辉瑞公司宣称其疫苗有效性超过90%,俄疫苗和血清病毒学研究所专家兹维列夫表示,只有在所有测试结束后才能谈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仍然不是最终结果,并不意味着该疫苗“明天就可以使用”,测试疫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德新社11日称,欧洲批准疫苗比美国有更严格的规定。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仍必须对辉瑞疫苗的活性成分进行进一步测试,最早要到2021年初才能在欧洲获得批准。

  各方看好中国疫苗

  11日,《环球时报》记者就中国新冠疫苗的研制进展采访了相关企业和疫苗专家,得到了不少令人振奋的消息。

  据《环球时报》记者在巴西了解的情况,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当地时间11日宣布,恢复科兴疫苗在巴西的临床测试。之前该国卫生监督局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为由紧急叫停了科兴疫苗的临床测试。但10日当地警方宣布,经法医鉴定,那名不幸死亡的志愿者死因是自杀,与中国疫苗无关。(内容详见本报今日第三版)

  一位中国疫苗专家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几种新冠疫苗跟辉瑞所处的临床阶段一样,都属于三期,总体来说研发速度是比较快的。但辉瑞可能由于受试人群数量更大、发病率更高,累计的数据比较多,所以提前开始中期“揭盲”。“揭盲”是指疫苗在进行临床试验时,受试者和研究者都不知道他们所接种的药品是疫苗还是安慰剂,等到相关试验完成后才能打开“谜底”,目的是保证试验结果客观真实,不受心理及人为因素影响。

  据路透社报道,辉瑞的疫苗得保存在零下70摄氏度或以下,这是连美国最先进医院目前都难以做到的,对运输和分配构成巨大挑战。这也意味着,农村和贫困国家等资源短缺地区可能无法公平获得疫苗。

  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可以说是辉瑞疫苗的缺点,因为这么低的温度保存需要非常先进和昂贵的设施。“据我所知,中国目前的新冠疫苗均可在摄氏2-8度保存一定时间,长期保存的话需要冷冻,但也只是零下20度至零下18度这样的常规低温”。

  《华尔街日报》11日也刊文称,“就将疫苗运送到世界最贫困地区的难度而言,中国疫苗似乎具有明显优势”。文章称,连日来备受关注的辉瑞疫苗必须储存在摄氏零下70度的环境中,而由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和康希诺生物联合开发的疫苗可在较高的低温下保存,并且可在室温下保存至少一周。

  康希诺生物相关负责人1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们的三期临床试验方案为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计划总共招募4万人。目前,已经在巴基斯坦、俄罗斯、墨西哥开展,首批受试者已经全部入组接种疫苗,并接受长期观察,尚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根据世卫组织的指导原则,三期试验开始后3-6个月内,会得到初步结果。

  11日,国药集团工作人员回应《环球时报》记者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两款新冠灭活疫苗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在阿联酋、巴林、摩洛哥、秘鲁、阿根廷等十余个国家开展国际临床三期试验,试验已接近尾声,各项数据均好于预期。国药集团将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推进疫苗研发,不会省略任何一个研发环节,确保提供安全性最好的疫苗。

  疫苗竞赛:冲刺和政治化

  俄罗斯“卫星-V”新冠疫苗推特账号11日发布消息称,在第三阶段研究首次中期分析中,“卫星-V”疫苗的有效性达92%。俄总统普京10日表示,俄所有新冠疫苗都是有效的。他同时表示,莫斯科已准备好与所有其他国家在新冠疫苗方面进行合作,并敦促不要将这一过程“政治化”。

  但正如美国ABC新闻网11日所说,“辉瑞疫苗的宣布总免不了政治化”。9日,辉瑞宣布这一重大消息后,美国副总统彭斯第一时间发推称,疫苗的成功得益于特朗普打造的“公私合作关系”。今年7月,辉瑞与美国政府的“快速行动计划”签约,总额19.5亿美元,政府将购买该公司1亿剂疫苗。但也许是想与特朗普政府保持距离,辉瑞疫苗研发主管詹森一开始对媒体表示否认:“我们从未从美国政府那里得到任何资金。”9日晚些时候,辉瑞公司发言人又澄清说,该公司确实是“快速行动计划”的一部分。《纽约时报》认为,尽管辉瑞在今年7月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之前就已经在研究疫苗,但19.5亿美元的协议仍然是继续进行疫苗研发的重要动力。而据俄“今日经济”网11日报道,西方国家对俄研发的疫苗进行了政治打压,他们不断抹黑俄疫苗,给予负面评价,并阻止俄疫苗进入国际市场。

  “疫苗竞赛进入冲刺阶段”,德国新闻电视台11日称,现在还很难说谁能获胜。另据彭博社5日报道,英国制药商阿斯利康当天驳斥了有关该公司和牛津大学合作研制的新冠疫苗会“延期”的报道,称最早可以在12月之前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巴西特约特派记者 林日 青木 李晓骁 环球时报记者 张妮 李雪 樊巍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