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高收入城市排行榜: 深圳逼近3万美元居首,万亿GDP城市中仅重庆落榜

  作为中国城市的第一梯队,万亿、准万亿GDP城市有多少已跨过中等收入阶段,迈入高收入门槛?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李果

  作为中国城市的第一梯队,万亿、准万亿GDP城市有多少已跨过中等收入阶段,迈入高收入门槛?

  2019年末,GDP达万亿元的城市有17座,按照GDP突破万亿的时间顺序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无锡、宁波、郑州、佛山。

  此外,2019年末GDP总量在9000亿元区间的城市有7座,分别为泉州、东莞、济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

  由于2019年末,GDP在8000亿元区间的城市“断档”。因此,上述24座城市可谓中国城市的第一梯队(不含港澳台地区)。

  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定量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中等发达国家”并非国际通用概念,世界银行惯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类型(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且已将高收入标准从2019年的1.2375万美元,提升到1.2535万美元。

  由于中国的GDP与GNI差别较小,为数据获取便利性,本报告中以人均GDP取代人均GNI。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1.03万美元,但上述24座GDP万亿、准万亿城市中,已有23座城市的人均GDP超过1.25万美元,达到高收入标准,可称为“高收入城市”。

  需要注意这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高收入是以人均GDP为标准来衡量城市的发达程度,而非是以人均收入为标准来衡量城市的收入水平。

  若根据世界银行对于高收入经济体的排名,又可进一步划分出人均GDP达1.5万-2万美元、2万美元以上两个档次。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用这一划分方式,对于高收入城市作进一步分类。截至2019年末,国内有10座城市在人均GDP在1.5万-2万美元之间,10座城市在2万美元以上。

  其中,深圳高居首位,接近3万美元标准。重庆是24城中唯一未跨越高收入门槛的城市。

  长三角高收入城市最多

  24个万亿、准万亿GDP城市中,哪些跨越了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门槛?

  以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标准测算,24座城市中,除重庆外其余城市皆达到了高收入城市标准。

  人均GDP高达2万美元的高收入城市第一梯队,依次为深圳、无锡、苏州、南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和宁波10座城市,除武汉外全属东部地区。其中,江苏有三座城市上榜,广东、浙江分别有两城上榜。

  人均GDP在1.5万-2万美元区间的高收入城市第二梯队,包括长沙、佛山、南通、青岛、福州、合肥、泉州、东莞、郑州和济南10座城市,也集中在中东部,福建和广东两省分别有两座城市上榜。

  人均GDP在1.25万-1.5万美元区间的城市有3座,分别是成都、西安、天津,为第三梯队。虽然成都、西安皆跨过高收入门槛,但在前两个梯队中,西部无一城市上榜。

  若以省为划分标准,广东、江苏是大赢家,分别有4城上榜,二者激烈角逐,广东的深圳高居榜首,江苏的无锡、苏州、南京包揽第二、三、四名。

  以城市群来划分,则高收入城市多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包括无锡、苏州、南京、上海、杭州、宁波和南通7座城市,这显示了长三角城市群的巨大发展动能。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以城市群为特点的经济集群化、产业分工化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将在高收入城市的带动下,获得更大的突破空间。

  成渝城市群中的双核重庆和成都,一个未能上榜,一个排在倒数第三,与倒数第一天津一道,虽位居GDP前十,但在高收入城市排名方面表现不佳。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人口体量过大是影响上述城市排名的一大原因,重庆、成都和天津的常住人口规模分别为3124.32万人、1658.10万人、1561.83万人。在GDP万亿城市中,除上海和北京外,这三座城市的人口规模排名靠前。

  但人口数量并非决定一座城市是否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唯一因素。如重庆38个区县中,有18个区县在2019年的GDP未突破500亿元,这表明如何推进区县的经济增速,是重庆能否跻身高收入城市的关键。

  人口与经济需要同步增长

  近年来,一些城市通过“吞并”周边城市,进一步做大了城市经济与人口规模,但相应的也会付出一定代价。

  以成都市为例,2016年该市代管了原属资阳市的简阳市,最直接的表现是,其人口与经济总量在当年有明显增长。

  人口规模的增长,也对成都的人均GDP的增速有抑制作用。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了2014-2019年成都市GDP增速与人均GDP增速之间的关系,这5年中,成都市GDP平均增速为8.07%,但人均GDP平均增速为6.73%。这表明,成都市在代管简阳市后,如何发挥新增土地、人口等优势,带动人均GDP的增长,是这座城市向着更高层级高收入城市迈进的关键。

  无锡、南京和宁波三座城市能在高收入城市中排名靠前的一大原因,是常住人口规模较低,在人均GDP2万美元以上城市中,仅这三座城市未突破千万人口大关。

  不过,由于目前各个城市均出台一系列的人才吸引政策,上述三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总量有望持续增长。如南京在2019年常住人口为850.55万人,比2018年的843.62万人增加了6.93万人,增量超过苏州和无锡,列江苏省第一,无锡也在2019年增加了1.7万常住人口。

  今年以来,南京各季度增速均保持正增长,展现出了较强的发展韧性。一二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6%、2.2%和3.3%,自第二季度以来保持了万亿城市首位的经济增速。

  尽管宁波的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规模在高收入城市中排名较低,但从2019年该市的发展情况可发现,该城市依然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该市经济总量居全国城市第12位,比2018年上升3位;出口额排名全国城市第5位,且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总数达到39个,居全国城市首位。与宁波相似,无锡的优势也较为明显。

  深圳将率先突破3万美元

  在23座高收入城市中,深圳有望在“十四五”开局之初,将人均GDP提升到3万美元以上。

  深圳在此前已提出2025年GDP超4万亿元的目标,2020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6.5%的GDP增速目标。若以6.5%为未来5年深圳市的年均增速目标,则到2025年,深圳市GDP有望达到4.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3.5万美元,以世界银行的标准比较,已经位列高收入经济体的20-30名区间。

  深圳的优势并不止于此。在10座人均GDP 2万美元以上城市中,深圳在2019年也以13.48亿元/平方公里的单位GDP产出强度高居首位,上海和广州次之,分别为6亿元/平方公里和3亿元/平方公里,其余7座城市则被拉开了较大的差距。

  未来,高收入城市应该如何向深圳学习,以形成合力,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增长?

  目前,已有不少高收入城市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景愿,以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苏州提出,打造服务融入国家战略的“C位城市”、新时代对外开放的“示范城市”、国际国内资本投资的“首选城市”、高端创新要素集聚的“活跃城市”、地缘优势更加突出的“头部城市”、空间集约精明增长的“紧凑城市”、抵御风险应对挑战的“韧性城市”。

  广州则提出强化区域核心引擎功能,努力打造全球新经济高地,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等目标。

  武汉提出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打造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科技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均GDP仅是一座城市迈入高收入的一个特征之一。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除了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等表述。

  以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数据看,人均GDP2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城市便有较大的差别。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排名中,上海、深圳、苏州突破了6万元关口,广州和武汉则在4万元区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方面,上海、深圳、北京和杭州在4万元区间,其他城市皆在3万元区间。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0.6%,城市化地区要高效率集聚经济和人口,要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主体,体现国家竞争力,就需要更多城市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跻身高收入城市行列。

  跨过高收入门槛并不是终点,未来23个高收入城市还需要增加居民收入,推进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增长,以及在促进城乡融合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作者:李果)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明年iPad Pro的两大关键词:5G和mini-LED  新浪数码讯 11月27日上午消息,关注电子产业链消息的媒体DigiTimes近日报道称,传闻苹果将于明年发布的高端iPad Pro机型,将支持5G毫米波技术(mmWave)。

  种种传闻表明,苹果公司计划在明年发布采用mini-LED显示屏的高端12.9英寸‌iPad Pro‌,并可能还会推出11英寸的版本,但除此以外的其他细节不太多。

  mini-LED、Micro LED显示屏与现有的LCD与OLED两大显示技术相比,具有更省电、更薄型化等优势,苹果一直非常重视相关技术的研发布局,相关专利储备已久,早在2014年,他们就在中国台湾省设立过实验室。

  我们相信,显示屏将是苹果公司自己把控的另一个电子产品关键部件,就像之前的芯片一样。 关注苹果公司产品的苹果分析师郭明池(Ming-Chi Kuo)表示,iPad Pro的mini-LED屏幕,将于2021年上半年投入生产。

  另外,根据今天的报道,苹果成功开发了自己的毫米波封装天线模块(简称AiP),用于明年的iPhone产品阵容(目前是第三方为苹果设计生产),这也增加了苹果iPad产品将从中受益的可能性。

  消息人士称,AiP模块设计和开发的自给自足也意味着,将于2021年发布的苹果下一代高端‌iPad‌产品可能支持毫米波技术。尽管未经证实,但由于5G是具有较高生产成本的功能,因此几乎可以肯定首先采用的将是iPad‌ Pro系列产品。

  毫米波是波长约在1毫米~10毫米之间的电磁波,目前同于5G相关技术,可保证在短距离内实现超快速度,使其最适合密集城市地区。相比之下,5G技术的另一个分支sub-6GHz的虽然在技术指标上比mmWave慢,但是信号传播得更远。

  目前,美国的iPhone 12型号仅支持mmWave,而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则采用Sub-6GHz进行前期建设,也是出于覆盖面和成本的考虑。

 

  根据DigiTimes的消息,苹果对AiP模块开发的最新推动力表明,苹果向内部开发RF前端(RF-FEM)模块迈进了一步,其最终目标是自研5G调制解调器。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移动支付技术也是日新月异。专家分析道,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在未来数字经济将给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顺应潮流,第三方支付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开店宝凭借其技术优势和数据积累能力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开店宝成立于2006年2月,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店宝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支付科技公司。自成立以来,开店宝始终秉承着为中小微商家提供高效、安全的综合金融支付服务为宗旨,业务范围逐渐遍布全国。2011年,公司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拍照,核准在全国范围爱占银行卡收单支付业务。2016年又成为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理事单位;2017年成功续展后,还增加了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广东省的区域性预付费卡发行和受理业务。截止目前已经和中国银联及各大银行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开店宝能获得如此快的发展得益于洞察产业先机,抓住产业支付机遇,并也因此研制出了多种先进智能支付产品。

  1、 智能POS机

  开店宝智能POS机是一款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智能POS终端,具备多渠道收款、会员营销、账本管理、应用管理于一身,还添加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化定制等增值服务,具有金融级高安全性,全方位助力小微商户进行店铺智能化经营。

  2、 个人移动支付终端MPOS

  开店宝个人移动支付终端MPOS是新推出的一款收单终端,通过蓝牙接口和手机等

  移动设备连接,借助无线通信渠道来完成收单支付,能够为商户实现全面的金融管理,满足中小微商户对收款的需求,还能轻松完成贷款收单以及商品购买付款等功能。

  3、 点刷支付终端MPOS

  点刷个人移动支付终端MPOS是一款通过蓝牙进行数据传输的刷卡器外设终端,通过和智能手机连接,就能进行余额查询、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账单缴费等众多功能。

  如今,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市场主体的主力军,也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开店宝作为一家专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至今已为数百万中小微商户提供了各种支付服务。在未来,开店宝依旧会聚焦中小微商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数字化服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明年iPad Pro的两大关键词:5G和mini-LED  新浪数码讯 11月27日上午消息,关注电子产业链消息的媒体DigiTimes近日报道称,传闻苹果将于明年发布的高端iPad Pro机型,将支持5G毫米波技术(mmWave)。

  种种传闻表明,苹果公司计划在明年发布采用mini-LED显示屏的高端12.9英寸‌iPad Pro‌,并可能还会推出11英寸的版本,但除此以外的其他细节不太多。

  mini-LED、Micro LED显示屏与现有的LCD与OLED两大显示技术相比,具有更省电、更薄型化等优势,苹果一直非常重视相关技术的研发布局,相关专利储备已久,早在2014年,他们就在中国台湾省设立过实验室。

  我们相信,显示屏将是苹果公司自己把控的另一个电子产品关键部件,就像之前的芯片一样。 关注苹果公司产品的苹果分析师郭明池(Ming-Chi Kuo)表示,iPad Pro的mini-LED屏幕,将于2021年上半年投入生产。

  另外,根据今天的报道,苹果成功开发了自己的毫米波封装天线模块(简称AiP),用于明年的iPhone产品阵容(目前是第三方为苹果设计生产),这也增加了苹果iPad产品将从中受益的可能性。

  消息人士称,AiP模块设计和开发的自给自足也意味着,将于2021年发布的苹果下一代高端‌iPad‌产品可能支持毫米波技术。尽管未经证实,但由于5G是具有较高生产成本的功能,因此几乎可以肯定首先采用的将是iPad‌ Pro系列产品。

  毫米波是波长约在1毫米~10毫米之间的电磁波,目前同于5G相关技术,可保证在短距离内实现超快速度,使其最适合密集城市地区。相比之下,5G技术的另一个分支sub-6GHz的虽然在技术指标上比mmWave慢,但是信号传播得更远。

  目前,美国的iPhone 12型号仅支持mmWave,而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则采用Sub-6GHz进行前期建设,也是出于覆盖面和成本的考虑。

 

  根据DigiTimes的消息,苹果对AiP模块开发的最新推动力表明,苹果向内部开发RF前端(RF-FEM)模块迈进了一步,其最终目标是自研5G调制解调器。

当地时间25日,世卫组织发布新版《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强调每个人,不论年龄和能力,都可以进行身体活动,而且每种活动方式都有用。如果全球人口更爱活动,每年可避免多达500万人死亡。

  指南建议所有成年人,包括有慢性病或残疾的人,每周至少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到剧烈的有氧活动,儿童和青少年应达到平均每天60分钟。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和五分之四的青少年没有进行足够的身体活动。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这种情况造成540亿美元的直接卫生保健费用和140亿美元的生产力损失。

  世卫组织指出,有规律的身体活动是预防和帮助管理心脏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关键,也促进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减少认知能力下降,改善记忆力和促进大脑健康。所有的身体活动都是有益的,可以作为工作、运动、休闲或交通(步行、轮椅和骑自行车)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舞蹈、玩耍和日常家务活动(如园艺和清洁)完成。

  指南鼓励妇女在整个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保持经常的身体活动,还强调体育活动对残疾人健康的宝贵益处。指南建议老年人(65岁或以上)增加强调平衡和协调以及强化肌肉的活动,以帮助防止跌倒和改善健康。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积极活动身体对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有助于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每种活动都有用,尤其是在我们面对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采取的限制措施之际。我们每天都必须安全、创造性地活动。(总台记者 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