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实车在上海亮相,新车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得益于生产效率的提升,25.99万元的起售价已远低于BBA(奔驰、宝马、奥迪)等同级别车型。同时,接近特斯拉的相关人士透露,特斯拉正加速创新,将一体化压铸技术升级到2.0版本,将电动汽车几乎所有复杂车身底板零部件压铸成一个整体。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作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重要创新成果,一体化压铸正推动汽车行业新一轮的生产变革。目前,从上游设备到下游整车,多家中国企业已经在这一创新产业(64.210, -0.83, -1.28%)链进行布局,有望使中国汽车在车身轻量化、生产成本等方面获得提升或优化。

  “一体化压铸创新技术对汽车行业具有颠覆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分析,特斯拉新的一体化压铸有助于汽车实现轻量化,新能源车人工成本得到降低的同时,续航里程还能提高。

  记者在上海浦东临港的特斯拉超级工厂看到,这里生产的特斯拉Model Y车型的后底板总成系统,已经成功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实现快速铸型。

  “我们的超级压铸是重要的创新,在Model Y车型有非常淋漓尽致地体现。”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结构与热管理系统经理崔海伦说。

  据崔海伦介绍,在特斯拉Model Y一体压铸的后底板车型上,原本散件被安装集成为一个零件,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相比传统方式,车身系统节省重量超10%。另外,成本也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得益于优化的结构设计以及材料回收利用成果,车的后底板总成系统采用一体压铸方式后,成本降低了40%。

  在节约成本的同时,生产时间也在大幅节省。2023年9月6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下线。特斯拉有关人士介绍,特斯拉第一次完成 “100万辆”的目标,上海工厂用了33个月,而这次从“100万”到“200万”,只用了13个月。

  特斯拉掀起的“一体化压铸”潮流已开始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链。在整车企业方面,国内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主动加入这场“生产技术革命”。

  吉利汽车旗下的极氪汽车在智能化新能源车极氪009的车身就采用了一体化压铸。极氪研发人员介绍,在使用新技术后,新车消除了近800个焊接点,零部件数量减少80多个,重量减轻了16%。新车变得更轻的同时,也消除了各种零件焊接时潜在的失效率。另外在安全性方面,整车的刚度得以大幅提升,在遇到冲击时变形量减少16%,同时弯曲刚度提升11%,扭转刚度提升9.5%。

  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新推出的“扶摇”架构则采用了国内目前唯一量产的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前后一体压铸集成零件数161个,车身结构一次压铸成型,最大压铸力可达1.2万吨。

  上游零部件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一体化压铸领域。永茂泰(9.040, 0.19, 2.15%)负责人日前表示,公司后底板等相关汽车零部件产品正在与长安、奇瑞等准备做一体化压铸的车企进行前期验证,目前还未进行大批量生产、销售。

  多利科技(51.830, 1.67, 3.33%)则于近日公告,公司拟在江苏金坛投资新建“汽车精密零部件及一体化底盘结构件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公司全资子公司近日收到国内某头部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定点意向书,提供一体化压铸后地板零部件,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量产。

  博俊科技(26.340, 0.36, 1.39%)负责人近期表示,公司部分一体化压铸产品已完成试模及制样,预计将于2024年四季度开始量产。另外,公司已为AITO问界品牌的新车M9批量供货车身件。

 

  对于产业链企业的积极布局,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指出,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车身、底盘等大型结构件一体化、集成化压铸成型,将原本需要数十道铆接、冲压、焊接、锻造成型的复杂工艺化繁为简,减少加工工艺,减轻零件重量,实现成本降低,这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9 月 19 日消息,微信 iOS 版本于昨日迎来了 8.0.42 正式版更新,官方自然是没有公布具体更新内容,不过据IT之家和小伙伴们的共同测试,微信 iOS 版 8.0.42 正式版迎来了多项改进。

  首先,微信 iOS 版 8.0.42 正式版新增多语言“翻译”功能,用户可在“我”-“设置”-“通用”界面下找到这一设置选项。

  在微信聊天、朋友圈、网页及图片中使用翻译功能时,文字就会被翻译为所选语言,支持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语、韩语、日语等多种语言,大家可以自行体验。

  此外,据IT之家小伙伴 @妇产科主任 的发现,微信 iOS 版 8.0.42 正式版还有以下三项细节改进:

 

  打开IT之家微信公众号,回复“微信”两字,即可获取当前最新官方内部版微信下载。

  9月13日消息,今日华为和小米宣布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在内的通信技术。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表示:“华为很高兴与小米公司达成许可。这份许可协议再次体现了行业对华为在通信标准领域所做贡献的认可,也让我们得以加强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投入。”

  小米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徐然表示:“我们很高兴与华为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这充分体现了双方对彼此知识产权的认可和尊重。小米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小米知识产权价值观,尊重知识产权,寻求共赢、长期可持续的知识产权伙伴关系,以知识产权推进技术普惠,让科技惠及更广泛人群。”

  据了解,2022年12月9日,华为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宣布签订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覆盖了包括5G标准在内的蜂窝通信标准基本专利。

 

  2023年8月,华为与爱立信宣布签订长期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该协议包括3/4/5G蜂窝技术在内的覆盖了3GPP,ITU,IEEE,IETF等广泛的标准相关基本专利,覆盖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终端设备销售。根据协议,双方都许可对方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自身持有的标准专利技术。

  在日前进行的世贸组织公共论坛上,国际电联(ITU)副秘书长托马斯·拉马瑙斯卡斯表示:数字化让这个世界大不同,解决了很多难题,在应对气候变化方便也有一些新的尝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数字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拉大贫富差距到电子垃圾的增加。

  “数字化从农业,到教育各层次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要让数字化发生效力,就需要有基础设施保驾护航。根据我们最新的统计数据,全球有54亿人已经连接上了英特网,但依然有26亿人没有通网。在非洲,与互联网相连的人群大概是4成。”拉马瑙斯卡斯说。

  “从趋势而言,在疫情期间,与网络连接的总人数每年都以双位数增长。现在依然在增长,但增速已经在放缓。”

  在拉马瑙斯卡斯看来,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给人类解决了很多难题。他举例说,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数字化提供了很多解决方案,例如可以用已有的手机信号来分析降雨的强度。

  印度理工学院教授Somnath Baidya Roy也提到了数字化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他说,七八年前,印度的可再生能源从占电能极微小的比例,但现在印度的可再生电能比例大幅增加,无论是从风能还是太阳能的角度来说。

  “风能和太阳能经常是处在一个此消彼长的形态中,这就需要做好电力供需的预估和分析。很多创业企业开始分析很多数据,将新能源供应和需求进行实时匹配。这样就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期。”

  “2027之前可能75%的电能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些数字化努力所带来的数据可以减少’断电’的几率。当然,如果你要更高效调整这些峰值谷值,就需要一个强大的电网,现在如何实现跨境并网依然是个大问题。这也是印度所面对的一个大问题。”Somnath Baidya Roy教授说。

  联合国环境署(UNEP)首席环境官Golestan (Sally) Radwan也表示,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数字工具可以提前预知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就可能减少自然灾害对供应链的影响。例如,印度的洪涝灾害原本是天灾,但作为大米重要产地,印度的洪灾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的粮食安全。此时数字预判工具就十分必要。

  在肯定数字化的正向作用之时,拉马瑙斯卡斯认为现在数字化也出现了很多难题。

  首要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贫富差距”,也就是在数字化上体现出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在富裕的国家,九成以上的人口都可以有网络连接,但在低收入国家,能连接上网的人群不足三分之一。疫情期间教育转到线上,直接带来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享受应有的教育,挑战了本应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同时,一些新兴科技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表现出很大的差距。例如,在有些国家,人工智能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巨大贡献,可有些国家却可能无力享受到人工智能给经济带来的红利。

  其次,拉马瑙斯卡斯认为数字化所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数字化本身否可持续,是否对环境友好。这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电子垃圾的产生。

 

  “每年全球产生5360万吨电子垃圾。2050年之前这个垃圾总量可能会翻倍或者增长三倍。电子垃圾出口也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不可否认机遇也同样存在,例如对于电子产品中贵金属的回收。同时,数字化也带来碳排放问题,也需要被审视。”拉马瑙斯卡斯说。(郝倩 瑞士日内瓦)

  新浪科技讯 9月4日下午消息,华为今日在心声社区公布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高端技术人才使用工作组对标会上的讲话。他表示,华为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不拘一格获取优秀人才;同时,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最主要是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任正非表示,这个高端人才储备库,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进来,包括非边界内专业的人才愿意到边界内来工作,华为就愿意要。朝着假设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储备。“我们是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最终储备出自己的人才库。”

  如何留住优秀人才?他认为,物质激励不是最主要的,第一点应该是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岗位,当他热爱时,就会踏实工作。若果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机会相结合了,他就会无怨无悔。因此,华为要重视这些人才在工作岗位的发挥,同时也在贡献上去评价他。

  对于人才的成长,任正非强调,全才首先一定是专才,全才是从专才中成长起来的。他在某一项钻研得很透,在其他项就能理解。如果没有专才,就不可能成为全才,没有专才的“全才”也许没有突破能力;另外,华为要建立一个高级专家交流平台,便于跨界交流。垂直专业是烟囱,跨界专家交流平台就是在烟囱上面搞一朵云,这样大家就知道跨界交流、融合创新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与此同时,他还提出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和宽容的环境,让大家畅所欲言,“炸开”思想,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华为公司一直贯彻选拔制,因为人才不是靠培养,而是自我成长,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不要给高级专家担负太多管理人才的责任,不要搞“拉郎配”,要给他们自由度,他有多大能量就发挥多大能量。

  以下为任正非讲话全文:

  任总在高端技术人才使用工作组对标会上的讲话

  2023年7月28日

  一、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不拘一格获取优秀人才,但在招聘时要讲清楚公司的业务边界,允许在边界内研究探索。

  公司已经明确,我们要努力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领先世界,不是在全方位领先。所以,我们产品的边界是收缩的,研究的边界可以适当宽一些,也不是宽得无边。那么,招聘的时候,首先要划定一个业务边界,讲清楚我们的理想是什么、边界是什么。不在我们这个边界内专业的人员,他是否愿意从事在边界内的工作?如果他愿意,转行是可以的。比如,孙中山本是学医的,先是医人,后来医国。我们公司出售的莫贝克电源公司的主力曾是牙科医生,因为技术是相通的,他虽然学习神经学、蛋白质生物学等,但计算能力也很强。所以,我们不要对人才有固定看法。

  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进来,包括非边界内专业的人才愿意到边界内来工作,我们就愿意要。我们朝着假设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储备。我们是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最终储备出自己的人才库。当然,高端人才全部是指技术方面,管理类或其他行业不在此列,管理类的干部走垂直循环、在实践中逐步成长的道路,没有层层的实践成功经验积累,很难有破格提拔的可能。

  二、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最主要是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我认为,物质激励不是最主要的,第一点应该是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岗位,当他热爱时,就会踏实工作。若果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机会相结合了,他就会无怨无悔。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些人才在工作岗位的发挥,同时也在贡献上去评价他。

  公司指定了一批高级专家,信任他们对人才的识别和评价,去入职新员工中寻找合适的人。专家先把一些题目出在网上,有人回帖,专家就去找他喝咖啡沟通,判断这个人是否明白了题目,是否有破题的能力,他适合到哪个部门工作、定多少级,专家签字就行。新员工在入职时就可以有差异化,为什么同班同学一定要整齐划一前进呢?我们不要担心定错级,即使定错也是一个短时间的问题。如果他确实没本事,过一段时间就会被自然淘汰,也只拿错了短时间的高工资;如果他确实有本事,就还会往上升,很快就能超过你的标准线。如果在定级上有担心,可以有一个主谈人和一个复核人,两人签字就确定了,不需要强调严丝合缝100%准确,可以适当模糊一些。

  其实,集体评议往往会埋没人才。“歪瓜裂枣”很多,我们的专家要识别他特殊能力的一面就行,也不用全面评价一个人,“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让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破格进入清华大学,开启了华罗庚高水平数学的研究生涯;罗家伦当清华校长时,录取了数学成绩只有15分的钱钟书,成就了一位文学大师。初始职级,在校园招聘时可以定一次,在与优秀新员工喝咖啡时也可以再定一次,我们直接授权这批专家。

  三、全才是从专才中产生的,领袖是自然成长起来的。

  第一,全才首先一定是专才,全才是从专才中成长起来的。他在某一项钻研得很透,在其他项就能理解。如果没有专才,就不可能成为全才,没有专才的“全才”也许没有突破能力,绕着城墙转,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系统性的、阐述性的和构建性的专家合起来也不行,就如皮蛋粥一样,皮蛋还是皮蛋,粥还是粥,并没有发生物理和化学性的转变。

  领袖是自然成长起来的,不是我们去找。大家看到,为什么大领袖、大统帅绝大多数都是小镇上产生的?因为大都市很重视规矩,约束很多,当然不仅仅是父母、社会、环境、同时代的小朋友,因此它们大量产生的是工程师、艺术家;小镇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小孩也不懂得太多的世界,他们在某一件事上就容易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容易成长起来,产生历史贡献。例如毛泽东、粟裕……。他们一定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知道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小孩走路喜欢踩小水坑,只有他自己摔两次,才知道水坑不能踩,才有自主决策能力。所以,我们强调要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做一个小项目成功,他就知道什么叫决策;如果他一个事情都没有成功过,他当高级干部时的决策就是胡来。我们在选择干部的时候,贯彻没贡献不考核,节省人力资源。

  财经这几年在世界名牌大学里招了很多人,先派到非洲去做PFC。PFC要做核算,核算就一定要懂业务,就一定要去看基站、板件……是什么,这样他对业务有一点理解;不理解业务的财经人员,只能做会计。了解两年以后,从基层CFO、精算师……他慢慢循环上升,最后到机关来,机关就没有了“空军司令”,而是知晓项目的管理者。所以,现在我们招聘的系统工程科学家、博士,也是先到产品线,从产品到开发……,再一点点升级上来,不是一来就能够做规划的。

  第二,我们要建立一个高级专家交流平台,便于跨界交流。比如,光的专家走到交换去,硬件的走到软件去,软件的走到硬件去……超越现有专业上面再有这样一个跨界平台。垂直专业是烟囱,跨界专家交流平台就是在烟囱上面搞一朵云,这样大家就知道跨界交流、融合创新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四、我们公司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和宽容的环境,让大家畅所欲言,“炸开”思想,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

  华为公司一直贯彻选拔制,因为人才不是靠培养,而是自我成长,我们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就如“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们不要给高级专家担负太多管理人才的责任,不要搞“拉郎配”,要给他们自由度,他有多大能量就发挥多大能量。

  第一,高端技术人才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一定会显出他的价值来,然后在价值体系去评价他。我们可以设一个高端投诉平台,大家有问题就写邮件到这个平台,人力资源去听他倾诉,做成纪要报给有关部门帮助他调整。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人际理解力强、熟悉华为流程、善于沟通、善于团结人的老员工,到导师部去听群众的声音,调节矛盾。

  第二,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大家愿意畅所欲言,互相启发,把思想炸开。一是,喝咖啡是一种形式,网聊也是“喝咖啡”,比如2012实验室在群里的讨论就很激烈,关于软件突围方向在心声社区的回帖有1500多条,别看这一片骂声,这就是贵人指点、高僧开光、西汉张良在桥头获得的天书……。对新员工是多么好的指引。我为什么不愿意网聊,愿意喝咖啡呢?我认为讲话互动比文字互动效率高、表述更清楚。二是,高级专家要用更多精力来读文献,而不是埋头做事。比如,把一半时间用来读文献,写写感想。三是,我们“黄大年茶思屋”应该号召所有员工把他认为好的文献转帖过来,如果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就把索引贴上来就行,大家再去那个网站上查阅,这也是一个沟通方式。

 

  今天听了汇报,你们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清晰的。历史滚滚向前就会有新陈代谢,有人选择离开就会有继任上来,但是我们要形成一个良好机制,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