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今年秋冬季,开始了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支原体肺炎、流感、合胞病毒、腺病毒……从最开始在儿童中流行到后来很多成年人也开始“中招”。甚至不少人同时感染支原体和流感病毒的“叠加感染”。

  此外,不少人在感觉自己症状和新冠很像,嗓子疼、咳嗽、咳痰、发烧、全身酸痛、肺炎……对于这些现象网络上开始流传“支原体肺炎是新冠的变异”的说法。甚至有人怀疑,“今年秋冬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是因为感染新冠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因此人群对呼吸道传染病更易感了。

  这2种说法到底是否可信?靠不靠谱?近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和国内多位专家给出回应!

  支原体肺炎是新冠的变异?

  出现的症状和新冠很像,支原体肺炎是不是新冠的变异?

  近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11月26日在央视《健康中国》栏目中回应,支原体和新冠完全是两码事,在生物进化中是完全不同的物种,一个属于病毒,一个属于支原体,它们之间的差异远远超过“人类和苍蝇”之间的差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在节目中也指出,支原体早在20世纪初就被发现了,但直到20世纪末才确定是病原体,比新冠病毒其实早得多,二者毫无关系。

  事实上,支原体并非普通细菌、病毒,而是一种原核生物。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大多不致病,而对人致病的支原体主要有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等。

  童朝晖教授表示,儿童的免疫力系统发育不健全,抵抗力不如成人,因此更容易被感染支原体。大多数情况下,不管是病毒还是支原体,如果局限在上呼吸道,大部分可以自愈,一小部分可能会发展为肺炎。①

  传染病高发是新冠导致的“免疫缺陷”?

  新冠之后,不少人觉得自己还没恢复,容易生病。是不是感染新冠后留下导致免疫系统出现了“免疫缺陷”?

  11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首席流行病学家玛丽亚·范·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中国目前秋冬季儿童呼吸疾病疫情来源于“免疫落差”。

  什么是“免疫落差”?疫情期间大多数人对于新冠的预防除了打疫苗外,更多是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方法。这些干预手段确实可以减少新冠的感染,同时也会减少其他感染性病原体的接触,最为明显的是流感,几乎一度消失。

  长时间干预后导致病原体免疫刺激缺乏,群体免疫的水平较疫情前有所下降。疫情期间与疫情前群体免疫水平间的差异称为“免疫落差”。当恢复正常生活后,很多人迅速抛弃了戴口罩、勤洗手等防御措施,这也更加引发了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尤其是在秋冬呼吸道传染病本身就高发的季节。

  此外,作为专门研究病毒免疫缺陷博士、科普博主@子陵在听歌 11月25日在微博发文也表示,新冠病毒不会造成免疫缺陷。新冠病毒引发的是一个典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和其他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一样,它具有明确的病毒感染自限性。极少数新冠患者发生的长新冠(新冠后遗症),但并不是免疫缺陷。③

  我们该如何应对“免疫落差”?

  一、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应对“免疫落差”的方式之一。比如在流感传播前接种流感疫苗,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可以降低重症转化和死亡,低危人群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建立免疫屏障,避免感染, 降低病毒传播。

  对那些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的病原体,可以尽量做好防护避免近期扎堆感染,比如日常做好手卫生,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戴好口罩,以减少不必要的感染。

  二、提升自身免疫力

  除了接种疫苗等,提升自身免疫力也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提升免疫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王立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主编的《“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一书中介绍,提升免疫力做好这4点:④

  1. 吃好一日三餐,保证营养。一个人的健康和免疫力息息相关,免疫力好病毒就不容易入侵。而营养均衡是对健康人群最基础的要求,吃得科学合理,有助于改善自身的免疫力,反之则适得其反。

  建议保持健康的一日三餐,每天保证4大类食物摄入,包括谷薯类(粮食类)、蔬菜水果类、蛋白质类(尤其是优质蛋白质),以及油脂类(包含烹调用油和坚果)。建议一周吃25种以上的食物,有助于保证营养均衡、合理搭配,同时在饮食中注意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例,能有效改善免疫力。

  2. 适度多运动,改善免疫力。运动有助于激发和改善免疫力,人群统计研究显示,经常锻炼的人,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优于那些不锻炼的人。建议采用轻松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人体耐力素质,跑步、瑜伽、太极拳、八段锦、高尔夫都是不错的运动项目。

  成年人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0~300分钟,或者高强度有氧运动75~150分钟,或者这两种强度的运动组合,能最大程度地让健康获益。

  3. 良好睡眠是天然免疫屏障。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指出,“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

  因此,倡导人们要重视睡眠健康。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工作、学习、娱乐、休息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

  在几乎人人熬夜的今天,睡眠变成了如奢侈品一般珍贵。好睡眠是天然的人体免疫屏障。想要拥有良好免疫力,请从高质量的睡眠开始。

  4. 健康的心态是免疫力保证。长期压力状态下导致身体疾病的生理基础,造成免疫力低下,易感疾病。建议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每天做放松训练,适度宣泄负面情绪,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来改善免疫力。

 

  最后,饮食、运动、心理、睡眠,是免疫力的重要基石,保持良好的免疫力和健康状态要从健康生活点滴做起。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11月27日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在货币政策主基调上,《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与《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二季度报告》)强调“逆周期调节”不同,《报告》将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并列,且明确要“更加注重”。

  民生银行(3.800, -0.04, -1.04%)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国内经济延续复苏和海外约束减弱环境下,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当前货币政策强调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既着眼当下、又放眼长远,将更加注重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主要源于三季度宏观经济复苏动能转强,“预计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但当前经济回稳向上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过程,接下来为推动经济将继续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货币政策还将保持稳增长取向,继续用力。

  相较于《二季度报告》,此次《报告》中还有许多新提法,其中之一是“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这一表述表明央行一贯强调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已有了新内涵,不再是单一的总量匹配,更强调结构调节。

  “M2同比增速自3月份开始连续7个月下行,持续低于社融增速。这种现象并非是不匹配,是‘经济结构转型、金融回归本源等对融资增长和融资结构带来深刻变化’之后,信贷结构中‘增’的一面和‘减’的一面在切换中存在时滞带来的短期波动。”章俊说。

  王青认为,“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意味着接下来信贷投放不能片面强调新增规模,要更加注重精准投放、盘活存量信贷资金。

  《报告》还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落实好调增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实施好存续工具,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信达证券(18.610, -0.28, -1.48%)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这与金融服务实体是相呼应的。所谓“五篇大文章”无一例外都是实体经济,包括传统实体和新实体。《二季度报告》仅提到“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报告》新增了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进一步强调了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的范围。

  此外,央行在《报告》的专栏文章中强调,“积极主动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

 

  章俊认为,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逆周期发力,国债、地方专项债、与化债相关的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发行,均需要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充裕。跨周期调节以自然利率为锚,当前政策利率仍有调降空间以稳固经济回升、减轻政府债务压力。

  因能源价格大幅放缓,美国10月整体CPI超预期降温,同比上涨3.2%,较9月的3.7%放缓,低于预期的3.3%,市场进一步押注美联储将在2024年降息。“新美联储通讯社”称,周二的通胀报告强烈表明,美联储在7月份完成了这轮历史性的加息,并可能在12月保持利率不变。

  因能源价格大幅放缓,美国10月整体CPI超预期降温,核心CPI也超预期降至2021年9月来最低,市场进一步押注美联储将在2024年降息。

  11月14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CPI同比上涨3.2%,较9月的3.7%放缓,低于预期的3.3%,环比增速较9月的0.4%放缓至0,也低于预期的0.1%。

  美联储更为关注的剔除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通胀,较9月的4.1%小幅放缓至4%,也低于预期的4.1%,但仍高于美联储的2%的目标水平,环比增速由0.3%放缓至0.2%,低于预期的0.3%。

  有分析师指出,市场没有料到CPI会超预期疲软,这对美联储来说是个好事,核心CPI降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联储的压力,数据正指向正确的道路,美联储或许已经完成了加息。

  但也有分析师发出警告,认为市场上涨会破坏美联储放缓经济增长和(5.11, 0.11, 2.20%)降低通胀的努力。

  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知名财经记者Nick Timiraos撰文称,周二的通胀报告强烈表明,美联储在7月份完成了这轮历史性的加息,并可能在12月12日至13日的下次会议上保持利率不变。

  CPI数据公布后,互换合约显示,预计美联储明年6月份首次降息25个基点,此前为7月份。

  美元指数短线走低50点,非美货币集体走高,欧元兑美元短线走高80点。美股三大股指期货短线拉升,均涨超1%。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短线走低14个基点,现报4.5%。

  住房价格仍给核心通胀带来压力

  从整体CPI的环比来看,能源指数10月下跌 2.5%,其中汽油指数下跌5.0%,足以抵消其他能源成分指数的上涨。10月份食品指数上涨0.3%,较9月的0.2%小幅反弹。

 

  从核心CPI指数来看,在9月环比上涨0.3%之后,10月涨幅放缓至0.2%,涨幅主要由租金、业主等效租金、机动车辆保险、医疗、娱乐和个人护理推动。外出住宿、二手汽车和卡车、通讯和机票价格指数均出现下降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北京市房地产广告发布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将持续至11月13日。其中提到,房地产广告中拟不得含有“房价年增长XX%以上”“XX分钟到达某地标建筑”等内容;也不得含有“买房能落户”等广告主能够为入住者办理户口、就业、升学等事项的承诺。

  具体来看,《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了8种不得发布广告的房地产项目类型。其中,在未经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在未经国家征用的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设的房地产项目;预售房地产,但未取得该项目预售许可证的项目;权属有争议的项目;不符合工程质量标准,经验收不合格的房地产项目,均不得发布广告。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出了10项不得在房地产广告中出现的内容。

  例如,房地产广告中不得含有将“商业用房宣传为商品住宅”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含有“房价年增长XX%以上”“年租金高于该地段平均水平XX%”“投资收益保持在XX%以上”等升值或者投资回报的承诺内容;不得含有“XX分钟到达某地标建筑”“XX分钟直达国际机场”以项目到达某一具体参照物的所需时间表示项目位置的内容;不得对规划或者建设中的交通、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其他市政条件作误导宣传;不得含有“买房能落户”等广告主能够为入住者办理户口、就业、升学等事项的承诺等。

  此外,房地产广告必须明晰一系列重要信息。例如,房地产预售、销售广告,必须载明开发企业名称、预售或者销售许可证书号,中介服务机构代理销售的,载明该机构名称。此外,房地产广告中的项目位置示意图,应当准确、清楚,比例恰当;涉及的交通、商业、文化教育设施及其他市政条件等,如在规划或者建设中,应当在广告中注明。如使用建筑设计效果图或者模型照片的,也应当在广告中注明。如涉及贷款服务的,应当载明提供贷款的银行名称及贷款额度、年期。

  考虑到部分房地产广告可能会邀请一些明星、名人为房地产代言,征求意见稿特别提出,广告代言人仅能为使用过的商品房或其他类型房产或接受过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作推荐、证明,并应当充分使用代言商品。

 

  为防止违法房地产广告的出现,征求意见稿提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公共场所管理者等经营主体,要完善服务协议和规则对利用其信息服务平台或场所发布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的用户采取警示、暂停或者终止服务等措施,及时防范、制止违法广告。

  今日A股三大指数低开,芯片板块逆势上攻,力源信息(6.840, 1.14, 20.00%)“20cm”涨停。传媒股早盘分化,天威视讯(12.820, 1.17, 10.04%)7连板,股价接近翻倍。

  高位“龙字辈”“凤字辈”概念股继续大跌,上海凤凰(9.830, -1.09, -9.98%)(维权)、锋龙股份(16.690, -1.85, -9.98%)跌停。

  截至午间收盘,沪指半日跌0.45%,深证成指跌0.46%,创业板指跌0.41%。

  芯片概念爆发 力源信息“20cm”涨停

  今日上午,芯片概念股爆发,力源信息、银宝山新(8.340, 0.76, 10.03%)、好上好(33.900, 3.08, 9.99%)、皇庭国际(4.520, 0.41, 9.98%)均封板涨停,易天股份(29.330, 3.44, 13.29%)涨超15%,佰维存储(66.260, 4.08, 6.56%)等跟涨。

  消息面上,存储芯片涨价声不绝于耳。机构解读认为,存储周期底部或已至,四季度多数产品价格有望迎来上涨。

  佰维存储11月7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存储市场经历了剧烈的景气度转化,一季度和二季度价格大幅下行,三季度价格触底。目前看到价格迅速回升,同时,看到手机端需求在复苏。

  中原证券(3.990, 0.01, 0.25%)表示,存储周期底部渐显,四季度有望触底回升。在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国内存储厂商国产替代进入加速成长期。

  天威视讯7连板 涨幅接近翻倍

  天威视讯今日早盘涨停,已连收7个涨停板。截至发稿,该股报12.82元。连续涨停期间,该股累计上涨95.13%,接近翻倍,最新A股总市值达103亿元。

  公司近日在公告中对公司与中广电传媒有限公司、河马剧场的股权及合作情况进行了说明。公告称,中广电传媒系公司的参股公司,公司持有其26.17%股份,中广电传媒拥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等资质。

  中广电传媒2023年初开始与北京点众科技合作。其中,河马剧场App由点众科技负责应用开发、节目制作、终端运营和流量投放,中广电传媒作为平台方和管理方,对产品内容进行审核把关,并对平台收入进行收银分账。

  河马剧场业务收入预估占中广电传媒2023年收入约5%,整体短剧业务(含河马剧场)收入预估占中广电传媒全年收入约19%;2023年短剧业务(含河马剧场)预计利润不超过300万元,中广电传媒公司2023年整体利润预亏。

  公司表示,中广电传媒非公司财务合并报表企业,河马剧场的经营状况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对公司的财务情况亦不会产生重大影响,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关于公司数据中心机房算力的相关情况,天威视讯称,公司目前尚未在建成的数据中心部署算力服务业务,公司建设的数据中心主要开展数据存储、CDN、视频等基础业务。未来,公司将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来评估包括算力服务在内的增值业务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再研究是否推出相应的数据中心增值服务业务。

 

  龙虎榜数据显示,该股近7日内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等2次上榜龙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