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数:No.40

  嘉宾:德勤中国管理咨询CEO 戴耀华

  近日,德勤中国发布了《技术趋势2024》。报告预测,在未来18—24个月内,空间计算与工业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催化增长、超越暴力式计算等将成为全球六大技术趋势。

  针对生成式AI对企业以及劳动者的影响,德勤中国管理咨询首席执行官戴耀华在与新浪科技《科创100人》对话中指出,未来的企业将不再执着于雇佣“10X”工程师,在未来几年,可能企业所有员工都成为初级工程师。

  他预言,没有行业会因生成式AI而消失,但有可能会被重新定义。

  “未来编程语言将不再Java,而是自然语言”

  近年来,中国AI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初步统计,2023年规模达到5784亿元,增速达13.9%。

  “将人工智能与我们的专业服务人才更好地结合,可以提高企业在很多方面的工作效率,包括数据分析、内容创作、应用开发等各种业务场景。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所有企业都应该将发展生成式AI作为其经营的主轴战略之一”,在戴耀华看来,此前,公司总是希望能够雇佣到“10X”精英工程师,毕竟他们的生产力是普通开发人员的10倍,但在人才市场上,“独角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可如今,生成式AI在未来将开辟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高开发人员的生产力,今天的许多技术壁垒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不复存在。越来越多有兴趣挑战自己的工程师会因生产力提高而有了更多的时间,从而在职业生涯中从事新的、有趣的项目和技术。

  “企业需要认识到,随着技术本身逐渐成为业务的核心,技术性任务和所需要的技术人才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在未来几年,标准化的工具和平台以及先进的低代码或无代码技术,可能会使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成为初级工程师。”戴耀华指出。

  在这样的趋势下,未来的企业将不再执着于雇佣“10X”工程师,而是关注非技术部门的员工在技术领域完成从0到1的蜕变。

  他认为,在未来,这些来自非技术部门的“公民开发者”将得到技术开发授权,最常见的编程语言将不再是Python或Java,而是英语或者人们选择的任何自然语言。

  “鉴于自动化进步的速度,未来几年应该有更多的员工能够执行基本技术任务,或者监督自动化的数字流程。企业通过扩大技术人员人才库,能够让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专注于构建令他们兴奋的高度复杂或创新型的任务。”戴耀华称。

  “没有行业会因生成式AI而消失”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一直是被讨论的焦点。在戴耀华看来,生成式AI不会对就业本身产生影响,但会对从业的技能提出全新的要求。

  “引入生成式AI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人在企业中的作用,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人所从事的工作的内容,会发生质的变化。”

  戴耀华解释道,劳动密集型的低价值工作会由AI来完成,人需要转而从事更加有创新性质的工作,会更加关注提出正确的问题,侧重问题的解读和解决。

  比如,对于企业绩效管理来说,核心指标的统计、报表的生成和汇总等一类的工作将由AI来完成。而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是应该关注哪些指标,以及分析指标数据的变化反映出企业哪些能力的不足、对业务的布局有什么影响等。这些问题的精准性和创新性,决定了企业管理者是否能够用好生成式AI,发现、发掘企业转型提升的机会和机遇。

  因此,在戴耀华看来,生成式AI将重新定义行业和岗位的内涵,重新构建社会生活和商业运作的方式,实现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他称,人工智能是所有行业都无法忽视的“客厅里的大象”,人工智能将推动所有行业通过创新发展新的市场、新的客户、新的产品与服务,甚至创造出全新的行业,比如正在广受关注的人形机器人(10.410, 0.13, 1.26%)行业。

  诚然,戴耀华也表示,人工智能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各有不同,并且将人工智能全面运用到各个行业中仍然需要相当的时间来完善和落地。

  “与其说人工智能给行业带来危机,不如说人工智能带来更多的是行业创新和转型的机遇。对于生成式AI缺乏理解,才会产生对于行业被颠覆的恐惧。没有行业会因为生成式AI而消失,但是有可能会被重新定义。”

 

  因此,戴耀华认为,所有的企业都应该考虑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人工智能的战略来拥抱未来的挑战,并积极寻求从危机中捕捉机遇,实现企业新的增长曲线。

  自ChatGPT面世以来,它是否会取代谷歌的讨论就未曾止歇。

  近日,知情人士透露,谷歌正考虑对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新高级功能收费,这将是谷歌搜索业务史上最大的变革,传统搜索引擎公司广告业务面临的威胁似乎有了解题思路。

  同一时间,OpenAI的ChatGPT进化速度飞快,坊间传言已经蓄势待发的GPT-5,近日开启了红队测试。而就在一周之前,OpenAI刚刚官宣ChatGPT-3.5版本放开注册限制,网友无需登录,打开网页即可自由使用。

  “超自由版”ChatGPT加剧了谷歌等搜索引擎的生存焦虑,互联网入口隐隐有了转移之势。

  可以预计,随着ChatGPT免注册的版本越来越高,搜索引擎的危机会越来越严峻。

  谷歌付费增设AI搜索功能,对于传统搜索引擎公司探索该怎样自我革命、尽早软着陆,单纯依靠广告盈利的模式能否借此完成蜕变,也或许会有一定启发。

  创意制图 许树星  当地时间4月1日,OpenAI官宣ChatGPT无需注册即可使用。虽然免注册的是3.5版本,但ChatGPT官网还是迎来了流量暴涨,网站几度瘫痪,部分用户无法访问,API的错误率上升。

  时隔一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再次使用ChatGPT发现,目前免注册网页版ChatGPT使用流畅。但与收费的4.0版本相比,尚无法保存历史记录、分享对话以及使用自定义指令等功能。而且由于ChatGPT3.5无法调用最新信息,时效性受限。

  OpenAI方面宣称,在部分市场允许用户免注册直接使用ChatGPT,是为了让更多人触及AIGC。

  实际上,业内观点认为,OpenAI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免注册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尝试门槛,趁机在全球范围内圈了一大波潜在客户,那些因为注册繁琐暂时没有加入OpenAI商业版图的用户,可以在体验完免注册版本之后,更有动力为高版本付费。OpenAI官方还是鼓励用户们注册、登录账户去体验4.0版本的。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即便坐稳了全世界AIGC的头把交椅,OpenAI也是有流量焦虑的。

  Similarweb统计数据显示,ChatGPT的流量增速放缓。2023年5月达到流量峰值,网络访问量达到18亿次,但后续有所减少,当年8月,访问量较最高点下降了21%,此后虽有上下起伏,但增长率较5月之前明显放缓。

  从APP用户数量增长速度来看,AIPRM援引Visual Capitalist研究数据显示,ChatGPT发布后仅用两个月就突破了1亿用户,但这一纪录后来被Threads5天达成1亿用户数超越。

  不过,尽管痛失“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消费者APP”头衔,ChatGPT达到1亿用户所需的时间仍然比TikTok(9个月)快4倍多。

  有从业人士指出,OpenAI放开ChatGPT3.5版本的注册限制,也有获取更多数据以迭代模型的考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在免注册的ChatGPT3.5默认模式下,用户如果没有手动设置关闭,其与GPT的对话数据会被上传到数据库,用来训练优化模型。

  同时,除了内部原因,OpenAI还面临着外部压力。谷歌Gemini、Claude、MistralAI、百度文心一言、Kimi等国内外AI大模型都在快速迭代,苹果也称自己的大模型性能超越了GPT4。

  在人工智能的竞技场上,ChatGPT仍有显著优势,但面对千帆竞发的竞争对手,如何不被反超,已经成为OpenAI需要留意的话题。但无论如何,OpenAI放开注册限制,确实助推AI大模型向着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路上,再进一程。

  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5也在狂奔路上,距离推出已经不远。

  近日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OpenAI发给自己的红队测试邀请邮件,似乎预示着GPT-5已经在为推出做最后的准备。

  曾有知情人士透露,GPT-5处在ready状态,或许将在今年夏天推出,在推出之前,一些企业已经受邀体验了该工具的演示。早在2023年9月,OpenAI就曾官宣将招募一批红队测试人员(Red Teaming Network),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对模型进行评估,而今正式来临,引得不少人猜测,ChatGPT5是不是真的不远了。

  依赖广告盈利的搜索引擎,本就因AI大模型带来的威胁感到不安,OpenAI放开注册限制更是增加了威力。

  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公开调侃“OpenAI这一招,要了谷歌的半条命”。

  在周鸿祎看来,OpenAI的ChatGPT就是答案引擎,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传统搜索,一旦免费使用,就变成了互联网的基础服务,肯定会获得更多用户。他同时指出,谷歌面临着窘境,不跟进,损失的用户会转移到ChatGPT去;跟进,就得自己革自己的命。

  谷歌随后就被曝出,有意改革搜索业务,正在考虑的选项包括在其高级订阅服务中添加AI驱动的搜索功能,传统搜索服务维持免费,广告也会继续出现在搜索页面上。

  同时谷歌还表示,“没有致力于或考虑”无广告搜索的体验,但将“继续构建新的优质功能和服务,以增强谷歌的订阅服务”。

  如何保持自己搜索引擎的主导地位,同时拥抱AI大模型技术,谷歌正在积极探索。去年5月,谷歌就开始测试一项实验性质的AI搜索服务。但生成式AI算力昂贵,不排除谷歌拟推出的高级付费服务也是为了一定程度上收回成本。

  这种探索到底能否利大于弊,还存在讨论空间。有分析师指出,大模型可以提供更加精准、合理的答案,用户无需再点击广告商的网站,会对搜索引擎的广告业务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IBM中国数据与人工智能首席架构师徐孝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模型的普及肯定会对传统搜索引擎的广告营收模式产生重要不利影响。“目前已经有在线的大模型服务提供在线搜索功能,而且还具备语义理解能力,可以更好地产出结果。另外大模型背后的核心技术一般都包含搜索,结果上不会比现有搜索引擎差。”他表示。

  关于搜索引擎公司该如何平衡新技术与盈利模式,徐孝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传统搜索引擎公司都已经在积极使用大模型技术赋能原有搜索业务,整合技术增强搜索效果的趋势是很明显的。他同时强调:“但是能否大范围推广,取决于使用大模型的经济性,如何降低大模型能耗和硬件需求,也是搜索引擎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尽管谷歌的压力确实不小,客观现实上,ChatGPT短期内取代搜索引擎可能性倒不是太大。流量追踪器SimilarWeb发现,目前ChatGPT在用户体量和访问量上,都难以企及谷歌。撼动谷歌“搜索之王”的地位还需要时间。

 

  此前,山姆·奥特曼曾在做客美国知名播客栏目Lex Friedman时表示,他认为“挑战谷歌搜索地位”的做法很无聊,世界不需要另一个谷歌。让他感到兴奋的,不是复制一个更好的谷歌搜索,而是也许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人们查找信息、采取行动和综合信息。

  据市重大项目办和京投轨道公司消息,地铁12号线开始为期不少于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按照计划,12号线将于年内开通试运营。

  12号线被称为“地下北三环”,穿越了北三环所有重要的交通节点,全长约30公里,设21座车站,跨越海淀、西城、东城、朝阳四个行政区,连接了世纪城、双榆树、大钟寺、北太平庄、马甸、安贞、三元桥、酒仙桥、东坝等居住区、商业区及重要功能区。

  今年,12号线将开通四季青站至东风站区段,共20座车站,其中13座为换乘站,可在长春桥站和三元桥站与10号线换乘;在苏州桥站与16号线换乘;在人民大学站与4号线换乘;在大钟寺站和光熙门站与13号线换乘;在蓟门桥站与昌平线换乘;在北太平庄站与19号线换乘;在安华桥站与8号线换乘;在和平西桥站与5号线换乘;在西坝河站与17号线换乘;未来在高家园与14号线换乘;在东风站与3号线换乘。

 

  空载试运行意味着12号线离开通又近一步。按照计划,线路将于今年开通,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线网,提升地铁服务水平,助力绿色出行,有效缓解城市北部地区特别是北三环的地面交通压力,同时发挥轨道引领作用,带动线路周边区域发展建设。

  新京报讯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以下简称“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将于3月30日至31日举行,北京市考点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东大桥高中部)。

  考生可于3月23日12:00后登录中国运动文化教育网(www.ydyeducation.com)或“体教联盟APP”中“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系统”下载打印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准考证。

 

  北京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须凭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应主动接受监考员按规定进行的身份验证和对随身物品等进行的必要检查。考生应于考前40分钟到达考点。开考前30分钟进入指定考场,对号入座,将身份证及准考证放在桌子右上角以便核验。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场,考生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

  这到底是开会商讨还是在威逼?

  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FBI)和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高级官员,于当地时间3月19日至20日在参议院举行闭门简报会,以说服参议员支持通过TikTok法案。

  在海叔看来,这会开得有些蹊跷。

  按说,参议院开会,不该是敞开大门来开吗?毕竟,这些参议员本身代表美国联邦各州的利益。他们开会,难道不该让各州首长、州议员,乃至民众知晓吗?

  什么叫做闭门简报会?

  01

  单看这一闭门简报会,议题只有一个。这到底是“说服”还是通过闭门开会以极不民主的方式,来让参议员们支持通过TikTok法案?

  很值得怀疑啊!

  美国一些人想要劫掠TikTok,已经昭然若揭!

  当地时间3月13日上午10时,美国众议院以352票支持,65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有关字节跳动旗下的社交软件TikTok的剥离法案。

  按照这一法案,字节跳动被要求在颁布法案后的165天内剥离TikTok,否则该应用将在美国遭禁止。

  不得不说,这一情况在美国民间,简直引起舆论哗然!

  一些TikTok达人纷纷上线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有网红称,TikTok不同于其他一些社交平台,其可以更自由地表述观点。比如在其他一些社交平台,有关巴以冲突的看法表达上,一旦出现亲阿拉伯而疏以色列的情况,就会被封杀。实际上没啥言论自由。

  而TikTok的表达空间更大,整个平台不似其他某些平台那样一味代表资本家利益。

  其实,这些网红的声音之外,海叔要说,众议院通过TikTok法案,只是美国一些人想要劫掠TikTok的第一步。之后,起码还得经由参议院通过,再交给白宫,由总统判断是否签字而成为法律。

  但亦有熟悉美国政治特别是立法程序的朋友告诉海叔,TikTok法案想要通过而成为法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并不想让该法案走快速通道提交表决;

  其次,参议员们不像众议员党派忠诚度那么高,相对亲商的也比较多;

  还有更值得观察的点,在于目前的拜登当局。“白宫总体对法案持支持态度,但不想把它变成大选的重大变数,民主党毕竟四年前是TikTok平台的获益者。”朋友如此说。

  正在参选的特朗普也竟然亮出出乎意料的较为鲜明的立场——表态反对该法案通过,也反对封杀TikTok。

  对于美国国内选战来说,对手反对的,是否也该是己方支持的呢?倒也未必。毕竟,目前阶段,大家都在争取可能投自身也可能投对手的中间选民。对于基数庞大的TikTok用户来说,其中不少年轻人本身并没有那么深的驴象背景。也就是说,无论特朗普还是拜登,都感受到向这批人表达友好之态,是一件必要的事!

  哪怕拜登说,只要参议院通过了TikTok法案,他就可以签字,难道不是因为他大概率认为参议院的审议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议会清谈吗?

  02

  但对于希望封杀或者劫掠TikTok的势力来说,就显得不那么过瘾了。

  既然拜登拍胸脯说,只要参议院通过该法案,他就能签字,那还有什么说的,当然有人想要尽快走完参议院的程序。也就有了目下一些人急赤白脸要到参议院去做工作!

  美国司法部、FBI和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的高官们,在闭门情况下,联手一些议员——马可·卢比奥、特德·克鲁兹,无非是想让TikTok法案尽快在参议院获得通过。而海叔要说,尽管TikTok并不是一家中国公司,可显然,马可·卢比奥、特德·克鲁兹都是美国参议院里长期以来一直举着反华旗帜招摇过市者。

  从中也不难看出,想要搞掉TikTok的都是些什么人。

  也难怪TikTok的亚洲面孔的首席执行官(CEO)周受资在美国国会接受质询的时候,曾颇为激愤地说,自己“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既没有中国护照,也没有美国护照”。按照周受资的说法,他是地地道道的新加坡人。美国一些人想要与中国作对,竟然找不到方向,直接拖周受资作“靶子”。

  那么,在美国司法部、FBI、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高官们关起门来做参议员工作之后,参议院通过TikTok法案的速度是否会加快?

  海叔个人认为,目前看,不是TikTok法案在美国参议院通过速度是否会加快的问题,而是参议院是否最终能通过该法案的问题。

  毕竟,哪怕把门都关上,美国司法部、FBI、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也不可能拽着参议员们一个个表态、按手印使得法案通过。

  总感觉,美国一些人的“不过瘾”之感,还得继续。

  03

  美国国内有关对TikTok的种种作态,其实是其内部心态的外露罢了!

  在特朗普担任总统的时候,就曾对TikTok下过杀手。2020年8月6日,美国总统大选如火如荼之际,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在90天内出售其美国业务,否则禁止TikTok在美国境内运营。

  当时,特朗普大言不惭地说,TikTok影响美国国家安全。

  在层层压力下,TikTok同意与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Oracle)合作,接受审查以确保在美用户数据的安全。

  当年,TikTok同意与甲骨文合作,才保住在美国运营的资格

  特朗普卸任后,拜登当局一开始对TikTok并没有太多动作。而特朗普反倒是与tikTok关系有所改善。原因恐怕在于他回味过来,自己竞选期间,真正干扰到他的是当时的推特等平台。反倒是TikTok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如今,封禁、劫掠TikTok与新一轮选举季到来时间暗合。

  海叔要说,接下来,还得看TikTok本身,其估计也还有其他救济措施,包括司法程序等,而这些,都将占有旷日持久的流程。也许,走完程序之前,美国下一任总统,究竟姓拜登,还是姓特朗普,已经明朗……

 

  时移势易,一切都有可能改变。劫掠TikTok,会变成一出闹剧吗?也许,当下正在上演的,只是闹剧的开场戏。甚至,开场即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