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是先进半导体技术的全球领导者。美国时间10月7日,在一年一度的三星论坛上,三星代工业务总裁兼负责人Siyoung Choi博士谈到了三星芯片生产的未来规划,以及全球短缺对其代工厂业务的影响。他透露了三星制造3nm和2nm芯片的“路线图”。

  Siyoung Choi表示:“我们将提高整体产能并引领最先进的技术,同时进一步扩大硅片规模并通过应用继续进行技术创新。”

  三星计划在2025年开始量产采用2nm工艺的芯片。当前,大多数旗舰智能手机由基于5nm工艺构建的SoC提供支持。

  这家芯片制造商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开始为客户生产首批基于3nm的芯片。由于采用了3nm全环栅 (GAA) 技术,这些新芯片的性能应该会提高30%,并且功耗会减半。而该芯片比5nm芯片占用的空间最多减少35%。

  3nm芯片将在三星位于韩国平泽的工厂生产——目前正在扩建以支持更高的产能。还计划在美国开设一家代工厂,但有关其位置的细节很少。同时,第二代3nm芯片预计将于2023年开始生产。

 

  此外,三星还透露,2nm工艺的芯片处于开发初期。这些将使用GAA和多桥通道FET技术,该技术也在开发中。

  原标题:目前我国三类重点人群可打新冠疫苗“加强针”

  我国目前是否要开展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在25日举办的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平行论坛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主任尹遵栋表示,目前有三类重点人群在完成免疫程序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接种,包括输入风险高,如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工作人员;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以及60岁以上人群;由于工作、学习、交流需要,要到境外疫情高风险地区或国家的人群。

  尹遵栋表示,对于是否需要在全人群开展加强接种,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需要根据疫情情况做出综合研判。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病毒无国界,各国人民需要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共渡难关。”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表示,中国科技界将继续坚持科研和防控一线相结合,以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继续分享科研成果和抗疫经验,为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原标题:新冠疫苗加强针多地开打!三省已官宣,重点人群优先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灭活新冠疫苗的第三针,也就是“加强针”的接种工作也正在各地陆续提上日程。

  汕尾市政府官网9月21日发布消息称,已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汕尾市将针对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满6个月的18-59岁重点人群,从9月下旬开始,对以下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此外,河南省、浙江两省先后于9月16日、9月17日公布了加强免疫计划以及具体接种人群。并提到国家拟从9月下旬开始,按照间隔6个月的时间要求,9月、10月、11月依次对3月1日之前、4月1日之前、5月1日之前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的18-59岁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这次加强免疫工作的重点人群,包括新冠肺炎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如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的人员,公安、消防、社区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中直接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相关人员,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一线人员等。

  关于加强针,汕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理了详细的问答:

  1、什么是加强针?

  加强针是指在完成疫苗接种后,根据抗体消退的情况进行补充接种,保持人体对病毒免疫力的疫苗剂次。在乙肝、流感、狂犬病等传染病疫苗接种中,使用加强针的做法比较常见。

  2、为什么要打加强针?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在全球的大规模接种,各国及疫苗生产企业积累了更多的真实世界接种数据,加上各地陆续出现的突破性病例,对于疫苗加强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钟南山指出,灭活疫苗或mRNA疫苗,接种之后半年,免疫功能都有明显的下降。

  在一定时间后接种加强针成为提高免疫能力的备选方案之一。近期,国药中生、北京科兴陆续发布了针对新冠疫苗加强针的研究结果。

  3、打过加强针后,效果怎么样?

  可提升保护效果。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接种疫苗第二剂后6个月再接种一剂,抗体水平增幅达到十多倍。接种后,再过6个月还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4、加强针能选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吗?

  建议使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例如,已完成2针次的灭活疫苗接种,那么,第三针也要接种灭活疫苗。

  5、加强针安全吗?

 

  安全。近期,国药中生、北京科兴分别发布了新冠疫苗加强针的研究结果,证明接种第三针仍然像接种第一针和第二针一样安全。

  原标题:iPhone13系列开卖冷热不一:13破发,Pro加价过千

  9月24日早上8时,苹果上海南京东路直营店迎来了第一批取iPhone 13系列新机的客户。由于今年采用了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模式,来店取货的用户在苹果店门口排起了长队。

  因为首发货量有限,每年新款iPhone上市第一天都是黄牛赚一笔差价的机会。与去年iPhone 12发售冷清的场面不同,今年黄牛们又重新聚集在苹果店门前。黄牛多寡侧面反映了新款iPhone是否紧俏畅销。今年由于货源充足,黄牛给出的iPhone 13 Pro 256G加价200元,iPhone 13 Pro Max 512G可以加价500元。

  24-26日零售店不卖货

  苹果在iPhone 13发售采用了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用户在苹果官方商店线上付款后可以约定时间去线下门店取货。当然,选择快递到家也可以的。

  因此,今年很多第一批购机用户都选择自行前往零售店取货。苹果南京东路店一早就排了长队,但8时-10时这段时间专门给取货客户的,因此秩序井井有条。

  随着iPhone 13正式发售,苹果零售店也都摆上了新机供顾客体验。但苹果店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4-26日这三天零售店不直接销售新机,如果需要购买还是要线上下单来实体店取货。“这三天还是属于首批用户发售期,这次新款iPhone、iPad都不直接线下售卖。”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购买新机,又想真机上手体验后再决定购买哪款,那么先去零售店体验后到苹果线上商店下单。

  黄牛多但收购加价偏低

  苹果南京东路店门口聚集了大量收新款iPhone的黄牛,与iPhone 12发售时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有人提着新款iPhone 13出来,黄牛就迎上去问是否愿意卖。从黄牛报价看,对iPhone 13和iPhone 13 mini兴趣不大,如果是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就会出个价,一般都是100-300元,如果像“远峰蓝色”热门款又是大容量的会出价500元左右。

  “今年不敢出价,货源很多,担心在手里出不掉。”一位黄牛说目前还不知道具体哪个型号、哪个颜色更吃香,都在试探着看看。

  另一位黄牛话糙理不糙,建议如果有机器就早点取出来卖掉,“早上价格一般比下午好,这个东西香起来很香,臭起来很臭。”

  一位小哥没有线上预订当天来黄牛处碰一下运气看看能否淘一个蓝色款iPhone 13 Pro Max。黄牛拿出256G的Max先是加价1000元,小哥摇头,又改为900元,小哥还是不愿意购买。小哥表示要等等看。两个黄牛低声说700元估计他(小哥)能接受,但不愿意再降价,也想等等看。买卖双方心态都比较放松,黄牛手里也没有收很多货。

  在电商平台,淘宝上的数码店挂出的iPhone 13系列价格比官网要贵几百元。但店员表示今年产品成交不多,建议过一段时间价格松动一下在看看。

  由苹果官方直营的天猫Apple Store 官方旗舰店,iPhone 13系列新品也在当日上午8点开售,购买页面提示付款后43天发货。

  苹果官网显示,目前13 Pro系列订购送达时间已经排到11月初。

  深圳华强北:iPhone 13破发,iPhone 13 Pro Max最贵加价近三千元

  iPhone新品发售,热闹的除了苹果官方直营店和电商,还有华强北。

  澎湃新闻记者从华强北经销商获得的一份报价表来看,iPhone 13和iPhone 13 mini已经破发,比如,官方售价5199元的iPhone 13 mini(128G),华强北给出的报价是5000元;官方售价6799元的 iPhone 13(256G),华强北给出的报价为6700至6750元,即便是被网友普遍看好的粉色,价格也比官网稍便宜。

 

  被加价卖的是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其中顶配版iPhone 13 Pro Max(1T),华强北给出的报价是15900元,比官方报价12999元,高出2901元。

  原标题:2024年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招高水平运动队 考生高考成绩达到省本科录取线

  9月24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文件要求,

  《指导意见》重点部署了七方面具体工作任务。一是优化招生项目范围。在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项目等)范围内,确定运动队招生项目和招生计划。重点安排群众基础好、普及程度高、竞技性强的体育项目。对于不具备相关师资、设备、场地等组队条件、学生入校后退队率超过20%的高校,以及非奥运会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未设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生源严重不足且连续两年录取数为零的相关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建立完善招生高校和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原则上连续三届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没有学生参赛的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

  二是严格报考条件和资格审核。从2024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从2027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且近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

  三是改进考试评价方式。采取“文化考试+专业测试”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2024年起,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并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专业测试。

  四是提高文化成绩要求。2024年起,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对于体育专业成绩突出、具有特殊培养潜质的考生,允许高校探索建立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机制。

  五是完善招生录取机制。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学生中,高考文化课成绩不低于招生高校相关专业在生源省份录取分数线下20分的,可申请就读相应的普通专业;其余学生限定就读体育学类专业。

  六是加强入校培养管理。新生入学时高校要严格组织新生入学复查。学生应与高校签订协议,认真履行参加训练和比赛的义务。高校要把学生在运动队的考核情况另设为必修课进行管理,并计算必修学分纳入总学分。对入学后擅自不参加训练和比赛的,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严格学业标准,原则上高水平运动队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应保持一致。

  七是加大监督及违规查处力度,全流程监督本地区和相关高校考试招生工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