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财经要闻
由博尔捷数字科技集团、博尔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博尔捷人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3年人才薪酬趋势报告》线上发布会于今日圆满落幕,博尔捷人才研究院院长赵筠博士、博尔捷全国产业园的领导们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就报告内容、未来趋势以及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享与讨论。
2022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局势动荡,战争、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长趋缓。而国内因疫情爆发,诸多行业受其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增大,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
对此,企业和劳动者对2023年薪酬调整策略的真实预期究竟如何?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地制定切实有效的薪酬策略?基于这些疑问,博尔捷人才研究院团队展开了“2023年薪酬预期”的调研。
报告从多个视角,层层剖析各地区、各行业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特点,挖掘出重点区域、主要行业的预期薪酬画像,旨在为企业负责人在构建薪酬体系、制定薪酬战略决策,以及个体职业规划时提供参考。
......
……
Ending
领取完整版《2023年人才薪酬趋势报告》,请关注博尔捷数字科技集团官方公众号“博尔捷数字科技”,回复关键词“2023薪酬报告”即可。
- 详细资料
- 分类:财经要闻
新年伊始,一种代号为XBB.1.5的奥密克戎亚型毒株在美国强势崛起,短短一周内感染比例从20%骤增至40%以上,取代了BQ.1和BQ.1.1成为美国头号流行毒株。叠加超级暴风雪的影响,人们的新年假期变得一团糟。航班大量取消,橄榄球比赛不能如期举行,学校开学便被迫改为网课,实体店生意受损。还有专家预计,感染人数将在1月中旬达到峰值。
已成头号流行株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发布的最新数据,在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一周,XBB.1.5占美国新冠病例的比例为40.5%,较前一周的21.7%几乎翻了一番。由于具有极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迅速取代BQ.1.1、BQ.1毒株,成为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
其中,重灾区在美国东北部。统计显示,感染病例和住院人数上升的10个州中有7个位于此地区。CDC预计,新泽西州和新英格兰地区有超过70%的感染病例都是由XBB.1.5引起。该机构称,新英格兰地区70岁以上的新住院人数已经攀升至2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截至2022年11月初,全球数据库中的大多数XBB.1.5的最早期感染病例都是在纽约和马萨诸塞州附近进行测序的。
据了解,XBB毒株是BA.2.10.1和BA.2.75两个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的结合体。据世卫组织透露,目前尚无数据证明XBB感染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不过,初期证据显示,XBB引发的再感染风险比其他奥密克戎亚型要更高。
据报道,目前全美约有13%的人群生活在新冠病毒风险较高的社区,CDC目前敦促人们佩戴口罩。此外,有研究显示,目前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的BQ.1、BQ.1.1以及XBB在逃避因感染和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上具有较强优势,这为防疫带来新的挑战。
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微生物和免疫学教授John Moore表示:“过去两个冬天,我们都看到感染人数激增,并在1月中旬达到峰值,我预计今年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不过,XBB.1.5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吓人。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呼吸道病毒部门主任芭芭拉表示,没有迹象表明XBB.1.5会比其他奥密克戎变种导致更严重的疾病。虽然全美各地的新冠住院率总体在上升,但美国东北地区的住院率并没有出现增长。
免疫逃逸能力更高
虽然眼下XBB.1.5在美国传播的范围最大,但该毒株最早发现于东南亚。据报道,XBB毒株最早于今年8月在印度被首次发现,之后这种毒株很快就在印度占据主导地位。随后,这一新变种今年9月首次在新加坡被发现,而且快速地向世界各地传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目前 XBB和其分支变种已经出现在世界上70余个国家,并且已有多个分支,比较知名的亚毒株包括XBB.1和XBB.1.5。
疫苗专家陶黎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XBB.1.5变体毒株之所以成为主导流行毒株,不单是由于它传播力极强,更在于它具有高度免疫逃避能力。高度免疫逃避能力可以让它躲避人体中已有的抗体的追杀,使得它在细胞中更容易存活。不过,目前还缺乏针对这种病毒的详细研究,其致病性与致死率到底如何还有待观察。
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警告说,奥密克戎XBB亚变体的不断增加可能进一步损害新冠疫苗的功效,并导致突破性感染激增以及再感染。
还有试验表明,在至少接种两剂mRNA疫苗的情况下,突破感染BF.7也无法诱导对XBB.1和XBB.1.5的高水平中和抗体,难以防止再感染。此前,拜登政府的首席医学顾问福奇也曾表示,XBB亚型可能降低加强针的保护。
即使如此,一些卫生专家指出,接种疫苗加强针仍然重要,因为其可以降低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病毒学家安德鲁·佩科斯兹称,“我们几乎不可能处于疫苗和流行毒株完美匹配的状态,因为一般需要2-6个月研制疫苗,而在此期间,病毒仍在不断复制和变异”。
美国疾控中心也呼吁美国民众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和流感疫苗,以缓解今冬的防疫压力。除此之外,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罗谢尔·瓦伦斯基还鼓励民众今冬注意佩戴口罩,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在治疗方面,根据NEJM期刊的数据,美国上市的中和抗体(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Vir、礼来、再生元)对BQ.1.1、XBB都已经完全无效,只有针对保守靶点的小分子药物瑞德西韦(吉利德)、奈玛特韦(辉瑞)、莫诺拉韦(默沙东)仍保持疗效。
对于病毒演变,陶黎纳指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观察到几乎同样的趋势,即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力越来越强,毒性越来越弱。“当然,这个毒性减弱是在群体免疫保护的基础上。”
会影响经济吗
2021年底,奥密克戎毒株刚被发现之时,一度吓崩了美股及全球资本市场。而在整个2022年,美股也并不好过。
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30日),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跌,标普500指数跌0.25%,报3839.50点,远差于2021年华尔街的预测;道琼斯指数跌0.22%,报33147.25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0.11%,报10466.48点。
从全年表现来看,美股更是遭遇了自2008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年。2022年道指累计下跌8.78%,标普500指数下跌19.44%,纳指更是暴跌33.1%。
展望新一年,美股未来的表现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大行纷纷警告称,随着经济增长走弱、通胀高企挤压企业盈利,而央行坚定地保持鹰派立场,2023年上半年股市将面临新的跌势。
在与美联储有直接业务往来的23家大型金融机构中,超2/3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将在2023年陷入衰退。另有两人预测衰退将在2024年出现。他们列出了一些危险信号,如美国人正在减少其在疫情期间的储蓄、房地产市场正在下滑、银行正在收紧贷款标准等。
不过,也有一些分析师持乐观态度,并举出了美国经济具有韧性、央行加息步伐放缓等一些利好因素。例如,投行Wedbush分析师Dan Ives就表示,美国科技股在经历了2022年的暴跌后,2023年将大幅反弹,上市公司将努力维持其盈利能力,而美联储也将逐步结束加息行动。
不过,针对于一种变异毒株,带给市场的影响或许有限。“我认为对股市影响不大,但如果变异毒株真的导致货币政策收紧放缓,那么可能成长股会重新跑赢价值股。” 美国阿尔杰(Fred Alger)基金经理张韵称。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赵天舒
- 详细资料
- 分类:财经要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昨天(26日)发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
我国传染病防控依法实施分类管理 动态调整
方案要求调整人群检测策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分级分类救治患者。
那么,我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调整为乙类传染病按乙类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为何会在当前做出这样的调整?总台央视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梁万年介绍,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四十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7种,丙类传染病11种。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间限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冠、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要求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
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一直实行动态调整,依法科学管理一直是我国应对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具体将一种传染病划定为法定或者不列为法定传染病,列为哪类法定传染病,是综合考虑病原体特性、疾病特征、传播速度和范围、对生命健康的危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人群免疫力、卫生系统的防控救治能力等因素而做出的决策,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传染病的分类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也会相应地优化调整。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新冠这个疾病在早期发现的时候,我们对它并不是太了解,不论是病毒的特性,还是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对生命对健康的危害等等,再加上我们还不完全具备有效的抵抗能力,比如我们人群的免疫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它来势汹汹、突如其来,所以国家把它定为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管理是非常正确的,而且实践也证明这种乙类甲管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保障了老百姓(37.030, -0.45, -1.20%)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在我们一些关键的一些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聚焦重点的防控领域和措施,更加科学地进行疫情防控,所以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条件已经具备。
调整为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
一些人认为调整为乙类乙管意味着防控力度降低,那么现在这个时候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又是什么?梁万年对于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也予以了回应。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首先,这种调整是一种依法科学有序的动态调整,不是完全放开不管,调整目的是更精准更科学地防控疫情,更有效地利用相关的资源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决定某一项防控策略和措施的调整,包括这次将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始终秉承的一个理念,还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个是没有变的,所以大家不能把它理解为从“乙类甲管”变成“乙类乙管”,是放任不管了。
梁万年表示,当然在调整为乙类管理后,在感染者与密接人员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防控措施上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疫情发生三年来,我们一直在、现在也正在针对这些风险积极准备,保障调整的平稳过渡。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要坚定信心,最大可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身体安全,所以信心是特别重要的。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我们有些地方已经或者正在渡过我们第一波的最高峰的冲击,并没有出现大家比较害怕的大面积重症死亡这种情况,这就告诉我们要有信心。现在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老百姓正在和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部门一道在共同抗疫,来对抗疫情的上升、播散。另外,我想第一波的短时间内的这种传播,我们还是要在科学上要注重加强疾病的监测,要看它的变异的情况,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强。
- 详细资料
- 分类:财经要闻
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对此,专家分析表示,此次调整中涉及的铌酸锂晶体、电子墨水屏等商品的关税主要会影响到电子信息制造及有关产品领域,有关手机、电子显示设备等产品或者服务价格有可能会下降。同时,2023年7月1日后我国关税总水平将从7.4%降至7.3%,这意味着外企外资可从中国市场获得市场份额,获得收益,客观上也加深了中外在技术和商品贸易方面的交流和互动,中国的对外开放之门正越开越大。
最惠国税率是什么
了解此次关税调整,不得不先了解什么是“最惠国税率”。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最惠国税率就是一国进口商品时给予最惠国的最低关税税率,这个税率一般不高于同品类商品从第三国进口所享受的关税税率。
盘和林进一步介绍,在此类贸易中存在我国、最惠国以及世界上任何一个与我国贸易的第三国,最惠国出口我国的关税,同类商品从第三国进口关税,那么最惠国关税不高于第三国进口商品关税。“可以理解为最惠国关税是给予所有贸易国中关税最低的优惠,这里第三国只是个参考。”盘和林表示,“换句话说,如果你给第三国新的关税优惠,那么最惠国也要同等获得。”
此外,贸易合规专家陈晓秋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我国目前实施的关税税率有最惠国税率、普通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税率高低排序大体为普通税率>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
“最惠国税率适用于WTO成员及与我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国家或地区。”陈晓秋表示,“目前,在不提供原产地证享惠的情况下,我国对99%以上国家进口的货物皆适用‘最惠国税率’。”
而对于此次调整提到的低于最惠国税率的暂定税率,陈晓秋介绍,这是在海关对进口的某些重要产品实施的暂时调整的关税税率,大部分会比最惠国关税低,一般是年度调整,也可能随时中止。
部分抗新冠病毒药原料零关税
据悉,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的1020项商品中,主要包含四大类,其一便是对部分抗癌药原料、抗新型冠状病毒药原料、镇癌痛药品实施零关税,并降低假牙、血管支架用原料、造影剂等医疗用品进口关税。
“对这些医疗用品降低税率,是结合当前疫情下医疗需求情况,降低进口药材、器械等进口成本,为了患者得到更便宜、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经济学教师韩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陈晓秋也认为,这主要是出于我国目前面临新冠疫情放开后的需求侧自给自足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我国药企降低原材料成本,有望提高我国制药业在全球供给侧的价格优势。”陈晓秋表示。
2023年,我国还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居民消费需求,降低婴幼儿食用的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腰果等食品,咖啡机、榨汁器、电吹风等小家电的进口关税。同时,加强资源供应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钾肥、未锻轧钴等实施零关税,降低部分木材和纸制品、硼酸等商品进口关税。
对此,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这一调整在于满足我国市场的急需。“钾肥、未锻轧钴等是国家目前相对急需的产品和物资,木材和纸制品、硼酸则是生态安全需求方面的产品,有助于保护国内生态资源状况。”
此外,我国将降低铌酸锂、电子墨水屏、燃料电池用氧化铱、风力发电机用滚子轴承等商品进口关税。天使投资人、知名互联网专家郭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铌酸锂晶体是用途广泛的新型无机材料,广泛用于光波导、红外探测器、高频宽道带滤波器等领域;电子墨水屏主要应用在广告牌、电子标签、电子阅读器等领域。
“此次调整,主要会影响到电子信息制造及有关产品领域,利于其产品升级换代及成本下降,并对图书馆、商业办公、信息发布基础设施等领域带来好处。”韩军介绍,“总体上,有关手机、电子显示设备等产品或者服务价格有可能会下降。”
关税总水平降低
此次关税调整与我国发展现实密切相关。韩军介绍,当前疫情大背景下部分医疗产品需求扩大、部分消费者亟待降低医疗品的价格,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亟待升级,制造业需要降低原料成本以提高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引用质优价廉的原料和中间产品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档次,而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足以支持扩大进口。
“接下来对各类商品实行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也是为了降低进口商品价格,让国内消费者、相关制造业得到降价好处。”韩军指出,这一调整并非十分意外。此前,我国出台了《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要见》等文件,举办了多次中国进口博览会,多次主动降低关税,还签署了RCEP,并积极推行“一带一路”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7月1日起,我国还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调整后我国关税总水平将从7.4%降至7.3%。
“这是我国对外释放的善意。”盘和林介绍,“开放进口扩大国内需求,满足资源供给、顺应消费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保障人民健康的前提下,也通过扩大进口来增强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让外企外资从中国市场获得市场份额,获得收益。客观上也加深了中外在技术和商品贸易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洪涛则指出,适度降低关税,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当前关税总水平降低,也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了。”洪涛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 详细资料
- 分类:财经要闻
2022年进入尾声,回顾今年手机圈热点事件,不难发现各大厂商动作频频,推出数款新机,以新功能和新体验给消费者带来惊喜,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方向。下面就一起来回顾下2022年手机圈的十个“大事件”。
一、 新机功能升级,iPhone、华为接连实现安全突破
2022年,手机厂商为消费者带来产品功能升级,提升用户安全体验。其中,iPhone 14系列推出车祸检测功能,能够检测到严重车祸,并主动拨打求救电话,还能通知紧急联系人。而华为Mate50系列则是支持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在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的环境下,能够通过畅连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向外发出,与外界保持联系,并支持多条位置生成轨迹地图。
二、小米宣布与Leica达成影像战略合作
2022年5月,小米与Leica宣布达成战略影像合作,从光学设计到调教审美取向,双方的创新技术、产品哲学与影像理念,经历了空前的深度碰撞与融合。同时,2022年7月,双方影像战略下首发之作的小米12S系列发布,后续发布的小米13系列等也搭载了和Leica联名的镜头,给消费者带来影像上的新体验。
三、魅族被吉利收购
2022年7月,吉利与魅族在杭州举行战略投资签约仪式,正式完成收购动作,同时魅族科技会作为独立品牌继续保持运营,未来会把研发重点放到核心技术上,包括硬件、软件,预计在2023年-2025年实现全场景多终端沉浸式体验的全方位产品矩阵,模式为手机+AloT+汽车+智能家居+潮流科技+生活方式。
在现如今手机与车机的协同互联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魅族的手机产品可以和吉利所布局的卫星互联网进行相互联动,以此来打造黏性更强的生态链及FlymeAuto智能车机系统。
四、手机充电进入“10分钟时代”
2022年7月,iQOO 10系列发布,其中iQOO 10 Pro行业首发200W超快闪充,并实现10C电芯的行业首发与量产,10分钟就能充满,推动智能手机充电迈入“10分钟时代”。同时,iQOO 200W超快闪充是首个德国莱茵TUV通过认证的200W快充方案。
五、折叠屏手机价格下探至5000元档位,迎来高速增长
2022年国内手机市场整体需求疲软,但折叠屏手机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据IDC数据,2022年上半年,折叠屏手机在国内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了70%,第三季度国内折叠屏产品单季出货量就超过100万部,同比增幅约246%。除技术提升与更多品牌加入,折叠屏价格下探也是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其中,moto razr 2022售价5999元起,成为首款5000元价格档位的折叠屏手机。此外,OPPO Find N2 Flip售价也为5999元起。
六、手机“双芯”成趋势,自研芯片提升影像实力
手机厂商开始用“双芯”来提升影像功能。国内手机厂商中,OPPO和vivo较早启动“双芯”战略,其中OPPO Find X5系列是OPPO推出的首款双芯机型,搭载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vivo X80系列也搭载了自研V1+芯片的组合。真我、iQOO、一加、荣耀等品牌也逐渐开始搭载独显芯片。此外,2022年vivo还发布第二代自研芯片V2,OPPO发布第二颗自研芯片马里亚纳MariSilicon Y。
七、京东手机推出可持续计划,关注手机以旧换新服务
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与环保理念提升,同时也为积极响应“双碳”政策,京东手机推出可持续计划,鼓励消费者通过以旧换新方式购买手机,通过正规渠道回收旧手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2年9月,华为Mate50系列新品首发时,京东手机与华为联袂打造“可持续计划”,推出跨品类以旧换新至高省1888元补贴,助力消费者以旧换新。2022年10月,京东手机又联合中国国家地理·频道共同发起#960万平方公里可持续计划#,小米、荣耀、一加、vivo、moto、OPPO等品牌也加入该计划,京东同步上线可持续计划活动会场,推出以旧换新至高补贴4999元福利鼓励用户在京东11.11期间通过以旧换新方式购买新机。
八、京东与Apple合作深化,全国首家线下京东自营Apple授权店JD Ehome开业
2022年9月,全国首家线下京东自营Apple授权店JD Ehome落地,京东与Apple品牌的合作首次从线上自营拓展到线下自营,同时这也是Apple品牌近五年首次将国内市场级别最高的APR(Apple Premium Reseller,优质经销商)资质授予线上零售渠道。JD Ehome的开业,也为消费者带来线上线下融合、全链路服务等多端多场景一站式购机体验,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也为品牌增长提供助力。
九、京东A+会员升级,服务更进一步
2022年5月,京东Apple产品自营旗舰店升级打造A+会员付费服务体系,致力于为iOS生态用户提供极致的服务体验,在售前产品价格与售后使用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实在好价与服务保障,让消费者能够在京东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正品Apple产品,省钱又省心。
iPhone 14系列新品上市期间,京东A+会员还可享受新品优先购的限时额外权益、iPhone 14系列到手快人一步,更有以旧换新翻倍补贴、超百款Apple产品专享价、原厂屏幕/电池换新5折、AirPods单只5折、原厂配件94折券、全年2次只换不修放心换等权益。通过可靠的正品品质、现货直发不用等的极速体验、省心的服务保障,京东已成为众多用户选购Apple产品的首选渠道。
十、OPPO开启双品牌时代,百亿资金投入一加
12月17日,一加举办9周年“向新而生”周年庆活动,OPPO首席产品官、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在活动上宣布OPPO正式开启双品牌时代,同时,OPPO为一加开启“护航计划”,未来三年将单独为一加投入100亿,并在技术、渠道、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在双品牌策略下,OPPO通过Find和Reno两个系列在影像和设计两个赛道引领行业,一加则作为OPPO旗下主打性能的先锋品牌,聚焦性能赛道,打造兼具极致性能和质感设计的精品。
纵观2022年手机圈,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服务都得到了高质量提升,也呈现出多种变化。希望在2023年,各家厂商依然保持创新热情,为消费者呈现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