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个小时前,美国一位研究新冠病毒基因的科学家得出了一项惊人的发现…..

  这位科学家名叫Trevor Bedford,是美国华盛顿州大学流行病学部的一位副教授。他曾因为参与分析过1月19日美国出现的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毒样本基因,而被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过。

  而就在北京时间今天下午,Trevor Bedford在他的个人社交账号上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他说,他通过对美国华盛顿州斯诺霍米什县(Snohomish County)一位昨天新确诊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发现这名北京时间2月29日被确诊的年轻病患所感染的新冠病毒,很可能是从1月19日美国首个确诊病例所感染的病毒那里,进化而来的。

  此前,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显示,那位于1月19日确诊的美国本土首个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在发病前曾有过武汉旅行史。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从武汉回到美国后,也居住在“2月29日出现了新确诊病例”的斯诺霍米什县。

  因此,Trevor Bedford表示,他认为这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早在1月19日时,就已经在美国当地的社区里传播开来了,这种传播恐怕已经发生了6周之久。

  “我相信我们可能已经在面临着华盛顿州的新冠病毒疫情暴发的情况了,但由于之前病毒的检测标准卡得太死,只会检测去过中国的人,所以才一直没被发现,”这位科学家写到。

  他还认为,华盛顿实际的感染病例人数,可能已经有“小几百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Trevor Bedford也在他的帖子里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即1月19日美国首个确诊病例的病毒在基因上与2月29日新确诊病例的病毒相似,或许只是一种“巧合”,但他表示这种“巧合”的出现“不太可能”。

  目前,美国《纽约时报》也已经跟进报道了此事,称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经在美国华盛顿州传播数周了。

 

  而且从该报的报道来看,当地感染规模甚至可能已经处在了150人至1500人这个区间……

  在联通5G网络和医疗云平台支撑下,2月25日上午和下午两场横跨武汉、北京和浙江舟山三地共六个会场的新冠肺炎CT远程会诊顺利举行。时隔一天,2月27日下午15时,再度依托联通5G网络和医疗云平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灿茂教授,为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医疗队进行了一场重症病例的远程会诊。此次远程会诊对于跨地域的多学科会诊尚属首次。

  本次远程会诊是针对一位67岁的重症新冠肺炎感染患者,会诊期间,借助联通5G网络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等特点,CT影像等医疗原始文件在北京、广州、上海各地间高速传递。各位专家能够清晰研阅,现场给出权威意见,协助雷神山医院医疗队以最快速度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5G医疗事半功倍

  当前,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湖北等重疫地区依然面临着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医疗卫生资源紧张、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等突出问题。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可保证患者在定点救治医院获得全国各界专家的诊疗服务,减少转诊、巡诊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交叉感染。

  据现场保障此次远程会诊的中国联通网络技术人员透露,本次会诊在联通5G网络环境下传输了患者的原始病例和会诊画面语音,会诊期间专家的声音图像和操作都顺畅稳定无时延,病例传输快速、无损,充分满足了会诊所需的精确度和流畅度需要。

  联通技术人员也对5G远程医疗这项“救命利器”作出了介绍,远程诊疗虽非新兴事物,但随着技术发展,医疗影像数据越来越多,数据的量级越来越大,因此对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顺利完成远程医疗的核心要素。以“5G远程CT”为例,与普通远程会诊相比,“5G远程CT”可以接入医院的PACS系统,把CT、核磁、超声、各种X光机等医学影像设备产生的原始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出去,让远程在线的医生能“真正”看清病人的CT影像。非医学人士可能不知,一张CT医学影像的文件往往能够达到几个GB,传输过程中任何一帧画面的丢失都可能造成误诊或漏诊。此外,像远程手术等高难度、高精度的操作,不仅需要8K视频的直播,还需要极低的时延确保安全,这都是非5G网络而不可能做到的。

  获得联通5G技术加持的远程会诊技术,不仅能够实现“CT原图”共享,还能实现远程标注等功能。相隔千里的京沪穗汉四地专家,通过5G网络实时在CT影像上对病灶进行判断和标记。这也是在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中,5G技术结合医疗远程诊疗需求完成的最新应用,让救治突破时空限制,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

  联通5G抗疫利器 多地数次保障远程会诊

  此前,联通5G网络已在全国多地数次保障新冠肺炎患者的远程医疗,为国家远程医疗队“前方临床救治,后方多学科远程支持”相结合的科学救治模式提供了扎实的技术保障。

  抗疫利刃,央企之责。广东联通在大年初一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21个地市30家省级定点救治医院的远程医疗接入开通远程医疗平台,通过该平台,在1月29日、2月6日、2月23日,协助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的专家组顺利进行3次远程会诊,对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

  “赣鄂”联通,情义相“随”。2月25日,随着江西首批8家省直医院及随州9家定点医院逐一远程接入系统,“江西省对口支援随州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远程医疗系统”平台正式上线启用。一场特别的远程会诊在南昌和随州两地随即展开,江西省会诊专家组坐阵,对随州5例病例成功进行了首次跨越地域的远程大会诊。该平台由江西联通携手行业伙伴提供系统及设备援助,联动湖北联通共同架设完成,实现了“赣、随”两地省、市、县三级医疗资源的全面贯通。

  2月27日,与京沪穗汉四地会诊进行的同一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了一场针对湖北武汉、荆门两地新冠危重病例的三地联合会诊。杭州、武汉、荆门通过浙江联通提供的5G网络和医疗云平台实现了三地远程诊疗形式,将邵逸夫医院分布在湖北不同“战疫”一线的专家与后方专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湖北7个新冠危重病例的救治方案。

 

  疫情爆发后,最宝贵的医疗资源不是医疗设备,而是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联通5G在远程医疗中充分发挥了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的优势,为集中优势医疗资源,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联通将继续践行央企社会责任,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支撑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助力实现疫情的诊治顺畅及信息的高速流通,全力以赴为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力量。

  (原标题:美国将在50地进行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临床试验)

  澎湃新闻记者 包雨朦

  继中国之后,美国也将开启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

  2月25日,据CNBC报道,美国政府临床试验数据库发布的消息显示,美国正计划对吉利德的在研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进行临床试验。

  该试验由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和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联合进行,将在全球多达50个地点进行,并将根据协议,对这种名为瑞德西韦的药物与安慰剂进行对比测试。

  截至该网站在当地时间2月22日发布这一消息的时候,该试验还没有开始招募病人。

  据CNN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 助理总干事布鲁斯·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2月24日考察了中国的情况后说:“我们认为目前只有一种药物可能有真正的疗效,那就是瑞德西韦。”

  不过,艾尔沃德也指出,由于病人数量的下降和其他药物的试验也在进行,这些试验的注册率很低。

  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公司正在研发中的一种试验性的抗病毒药物,已经显示出一些对抗其他导致SARS和MERS的冠状病毒的希望,此前已经在海外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但它还没有在人类冠状病毒身上进行测试。疫情爆发以来,有研究发现该药物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潜力,因此正在中国面向新冠肺炎病人展开临床三期试验。

  吉利德公司此前发给澎湃新闻记者的声明表示,这两项试验正在湖北省多家医院展开,患者入组均在进行中。临床试验由中日友好医院负责协调。患者将接受为期10天的瑞德西韦静脉注射。两项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接受治疗后28天的临床症状改善。吉利德预计将在4月份获得试验结果。

  “我们必须开始优先考虑那些可能拯救生命和更快拯救生命的项目。”艾尔沃德在发布会上称,“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

 

  受此消息影响,吉利德股价当地时间2月24日上涨4.6%,但次日早盘下跌逾1%。该股市值约为920亿美元,过去一年上涨了近11%。

  北京时间27日消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周三再次警告新型冠状病毒在美国发生社区传播的可能性,此前一个没有相关旅行史或接触其他已知感染者的人被确诊感染,成为美国发现的首例感染源不明的新冠病毒病例。

 

  这一病例是在加州被发现的,使美国境内确诊病例达到15例,包括从其他国家返回的患者在内,共有60例确诊病例。

  原标题:韩国飞沈阳航班排查出两名呼吸道症状患者 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记者从沈阳市卫健委获悉,2月25日上午9时,沈阳桃仙机场海关报告,韩国飞往沈阳市的航班中,连续排查出两名具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沈阳市卫健部门接到报告后,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沈阳急救中心专车将两名患者转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北陵院区进行隔离治疗,同时采集样品进行核酸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晚23时30分,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上述两名患者结果均为阴性。(总台央视记者 李承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