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迪士尼亏损扩大 开启新项目造增长引擎)

  2月20日,香港迪士尼公布2017年全年业绩,相比几个月前华特迪士尼公司公布的同期报告里亮丽的数字,这个世界上第五座迪士尼乐园并未能一改过去两年营收上的颓势。

  据该份业绩报告显示,2017年财年,香港迪士尼的亏损进一步扩大到3.45亿港元,继2015年、2016年后,连续第三年亏损,而前两年分别亏损1.48亿港元和1.71亿港元,。

  对此,虽然香港迪士尼于报告中给出的解释是:新的游乐项目钢铁侠飞行之旅与新酒店于去年落成,进而导致折旧和运营开支费用增加,然而对比过去两年园区游客人数的变动,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香港迪士尼乐园营收的下滑,与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及其自身运营能力的下降不无关系。

  三年业绩困境

  事实上,自2005年正式开园之后的7年里,香港迪士尼乐园的营收并未有太亮眼的表现,直至2012年才开始实现盈利,但在2015年却再度陷入亏损的泥潭,由此前的3.32亿港元纯利变成全年亏蚀1.48亿港元,而这之后的两年亏损的幅度进一步扩大。

  由盈转亏,究其原因,无疑受到当年香港旅游业整体下滑的直接冲击,不过,伴随香港旅游业在2017年初重拾回升势头之后,访港旅客在2017年末打破连续三年的下跌局面,实现3.2%的同比升幅,然而香港迪士尼乐园的游客却只有微小的增幅。

  对此,对香港迪士尼游客进行细分可发现,内地游客的急剧减少或是其业绩下滑的一大因素。

  据香港迪士尼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年游客人数为620万人次,2015年和2016年则分别为680万人次及610万人次,这三年中,内地游客数量占比依次为41%、36%和34%,尤以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的2016年跌幅较为明显。

  实际上,回看华特迪士尼于2017年11月公布的2017年财年数据,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显示出其极强的盈利能力。2017年财年,华特迪士尼全年实现营收551.37亿美元,其中迪士尼乐园及度假区业务全年营收同比增长8%至184.15亿美元。

  在当日业绩发布中,华特迪士尼首席财务官克里斯汀·麦卡锡表示,国际运营业绩的持续提升受益于巴黎迪士尼乐园及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增长,而“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在其第一个完整运营财年获得了运营收入,轻松超过了我们对其首个财年实现收支平衡的预期”。

  无可否认的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开园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内地游客,不过,长期被外界诟病面积小、设施少,香港迪士尼运营能力的下降却也是其营收下滑的因素。

  2015-2017年香港迪士尼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分别为15.7%、14.8%和17.9%,远远低于内地主题乐园华强方特同期的48%、47%和49%,也远远低于其他几家迪士尼乐园,据悉,2008年,奥兰多迪士尼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就达到了33.4%,东京迪士尼的则为24.3%。

  启动扩建与新增IP中的前景成色

  在内地游客主力减少以及乐园亟待升级改造之下,香港迪士尼该如何打破下跌的趋势?实际上,在2017年年中,香港迪士尼就展示了扭转形势的方案和决心。

  据悉,2017年5月2日,香港立法会财委会以30票赞成、24票反对,通过政府向迪士尼拨款54.5港亿元进行扩建的计划,扩建预计总成本高达109亿港元。这意味着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正式启动新阶段扩建计划工程,新阶段扩建计划预计将持续6年。

  按照彼时公布的,在2018至2023年期间,香港迪士尼将持续增设娱乐设施和娱乐节目,几乎每年都会有新设施落成。扩建计划完成后,香港迪士尼乐园将由现在的7个主题区增加至9个主题区,旅游设施和娱乐表演项目则将由现在的110项增至超过130项。其中,首个落成的设施是位于探险世界内、以电影《海洋奇缘》(Moana)为主题的大型帐篷舞台,将于2018年开幕。

  新项目的扩建或许将有助于香港迪士尼走出盈利困境,而2017年底,来自华特迪士尼一则并购尘埃落定,也或将为香港迪士尼开启新的引擎。

  据悉,2017年12月,华特迪士尼以524亿美元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福克斯21世纪大部分资产,该娱乐行业巨头获得后者包括《X战警》、《神奇四侠》、《死侍》及《辛普森一家》在内的一系列电视、电影、漫画人物的创作版权。

  其中,一些人物形象可以引入迪士尼的主题公园,与现有的漫威《银河护卫队》、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皮克斯动画影片公司制作的《玩具总动员》《电力怪物公司》《赛车总动员》人物形象组成更强大的IP阵营。业内专家称,迪士尼-福克斯并购交易能够给迪士尼的主题公园带来可预期的盈利机会。

 

  不过,截至目前,迪士尼和福克斯公司的高管们尚未公布如何把新的人物形象引入迪士尼各大主题公园,也没有说明如何处理已被别的公司使用的人物形象,但迪士尼董事长兼CEO鲍勃-艾格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向投资者保证,此项并购交易可以从多个方面提升迪士尼的实力。

  生活条件的越来越好,人们对吃也越来越挑剔,这便增加了投资者的烦恼,投资哪个餐饮项目生意会红火,能够轻松经营呢?小编近期看到一个很好的餐饮项目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天顾客都络绎不绝,生意很红火,它就是乔东家排骨大包。

  

\

 

  乔东家排骨大包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魅力这么深受消费者喜爱呢,肯定与它的味道离不开关系,拥有大众消费者都喜爱吃的味道才能抓住消费者的胃,让消费者都喜欢来这里,爱上它的味道。

  乔东家排骨大包并不只是一款大包子而已,它还能整出很多不一样的花样,而且更多盈利方式,突破传统包子的典范,让美食的口味多元化,大家一起来看看优点。在乔东家排骨大包,市场会出现排起长队的火爆场面,到底有怎样的优势呢?现场加工排骨,现场制作,过程透明,顾客信赖,口味特有,顾客追捧,大包不仅馅料品种丰富,而且研制开发出蒸饺、生煎、灌汤包及大包系列,满足市场的需求。

  乔东家排骨大包传承传统包子制作精髓,以健康、营养为制作理念,精选新鲜蔬菜和优质排骨肉,融合多味营养药材,提升香气的同时不破坏食材本身的营养,制作而成的包子浓香却不腻,不跑油不露馅,健康有营养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大包中还加入了秘制配方,将其制作成馅料,并在馅料中添加少许香菇、芸豆、白菜等青菜,其味浓润爽,更加滋补养生,老人小孩都爱吃。

  吃过乔东家排骨大包的包子的人几乎都成了回头客,味道是没得说的,而且制作包子的流程严格,让顾客放心。乔东家店卖的都是回头客,盈利无忧,商机无限包你满意,乔东家排骨大包在市场上的业绩,是有目共睹的,投资者大可放心。

  

\

 

  乔东家排骨大包能够得到消费者的喜欢是因为它做的包子很美味,它能够得到创业者的青睐,是因为乔东家排骨大包的总部会用心的把制作包子的配方和方法教会给大家。很多人都知道,排骨是非常有营养的美食,而包子又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美食,乔东家排骨大包做到了将二者进行融合,所以无论是在营养方面,还是在口味方面,乔东家排骨大包都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只要喜欢吃美食,那就一定要来乔东家排骨大包,想创业的话,选择这个品牌也没问题。

 

  乔东家排骨大包以真材实料,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出营养,吃出健康,选择乔东家排骨大包你也可以做非常好的生意,带你走上财富之路。

  两年前,快时尚巨头们以迅雷之势快速围攻一二线城市各大购物中心,然而,好景不长,寒冬也迅速到来。由于2017年销售持续放缓,H&M、ZARA股份近期先后遭遇雪崩。频繁开新店的“老路”已行不通,快时尚巨头们不约而同以电商当作救命稻草。3月,H&M和H&M Home天猫旗舰店开门迎客,ZARA也卖铺加码电商投入,烽烟由线下烧至线上。

  两大巨头股价先后遭遇雪崩

  近日,快时尚品牌H&M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财报,在截至2017年11月30日的3个月内,总销售额为584.81亿瑞典克朗,同比下跌4%。H&M方面还透露,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公司总销售额仅增长1%,这意味着2018年一季度的单季销售额,很可能达到十年来最低增幅。财报发布后,H&M股价随即一度暴跌逾10%,创下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的最低值。

  无独有偶,另一快时尚巨头ZARA同样面临销售放缓的压力,母公司Inditex集团原定于3月14日公布2017年财年年报,但摩根大通当地时间2月23日下调了其目标价格,并预计该集团的毛利率将进一步下滑5%。受该消息影响,Inditex 集团股票于当日应声下跌 7.1%,这也是 2016 年 6 月以来最大跌幅。

  门店业绩下滑面临关店风险

  此前,快时尚都通过频繁开新店来取得业绩增长,但时移世易,这条“老路”已行不通。

  创立于1947 年的H&M是快时尚品牌里的鼻祖,同时也是早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快时尚品牌,2007年4月在上海开出中国内地首家门店。截至2017年11月底,经过10年发展,H&M集团旗下所有品牌在中国的门店达到506间,为门店数量第二多的市场,仅次于美国的536间。

  不过受业绩下挫影响,H&M透露2018年会缩减净开店数量,预计集团所有品牌全年开店390间,关店170间,较2017财年净增的388间缩小一半。

  而一位购物中心的负责人也向新快报记者透露,2017年快时尚进入“疲惫期”,其在购物中心的要价能力已没有以往般“吃香”。 ZARA更早于两年前就放缓开店,其从2016年3 月起,将每年的开店计划从原先的8%~10%下调至6%~8%。

  官网销售遇冷妥协转投天猫

  受实体门店业绩下滑的影响,多家快时尚品牌纷纷加快了电商的布局。据数字营销平台提供商SEMrush的最新数据显示,H&M旗下的hm.com 超过英国时尚和美容零售商Asos.com,成为访问量最大的全球时尚服饰电子商务网站,而ZARA却十强不入。

  去年底,Inditex集团更传出以4亿欧元(约 4.71 亿美元)出售其名下于西班牙的16间店铺,有报道称Inditex此举是为了获取更多流动资金来拓展线上销售业务。

  H&M表示,预计未来五年内其在线销售额将增长20%,即到2022年H&M的在线销售额将达 750亿瑞典克朗。然而官网渠道在中国这个日益重要的市场却遇冷。

  记者留意到,H&M在中国市场虽然极速扩张实体门店,但其对网络渠道却显得相当谨慎。除官方网站外,从不与其他网络平台合作。但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日新月异的节奏下,H&M的策略明显滞后。

  2016年底,H&M大中华区总经理Magnus Olsso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独立筹建的网店更好”,他解释,“天猫像是一个线上购物的集市。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专注于我们自己提供的购物方式,我们怎样与顾客保持联系,并且为顾客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甚至超越他们的期望值。”然而短短一年间,H&M就变了卦——在公布糟糕的第四财季业绩的同时,其宣布H&M和旗下H&M Home品牌将入驻天猫,并期待在未来与天猫展开“新零售”的合作。

  新快报记者发现,H&M和H&M Home官方旗舰店3月1日起开门迎客,短短两天多件单品销量已突破百件。而其旗下副牌Monki已在2016年底入驻天猫进行试水,虽然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知名度不高,且开店相当低调,但成绩仍然不俗,新快报记者登入Monki天猫旗舰店发现,其粉丝数量达到148.8万,部分单件商品的月销量达到数千件。

  而在H&M入驻天猫前,新快报记者逛实体门店还发现,之前一直只支持现金及刷卡两种支付方式的H&M已经悄然开通支付宝付款。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ZARA在中国开启电商业务,同样采取的是自建电商的方式。不过其在2014年10月选择入驻了天猫,原因在于中国在线业务并没有符合预期。

  业内说法

  物流成本加大及低价将影响利润

  有业内人士认为,快时尚品牌自建电商的策略不难理解,“自营电商与线下店铺形成联动,得到大数据的沉淀,有利于更直接掌控消费者数据,这些数据将提供关于选址策略、地区性需求、产品组合等方面的线索。但若与平台合作,意味着这些数据将与平台共享,这一直是国际品牌比较忌讳的。”

  而在作为电商渗透力最高,零售业电商渠道占比15.0%亦为全球第一的中国,消费者却并没有养成喜欢哪个品牌就登录该品牌网站去消费的习惯,大家更喜欢到平台上去进行比较。上个月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零售业电商渠道销售增速连跌两年后出现反弹,录得32.2%的增长,其中实物销售增幅28.0%。

  该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其他快时尚品牌先后入驻天猫且都取得了不俗业绩,除了可提升业绩、清理库存外,还可大大提升知名度,H&M此次无奈妥协也是顺势而为。

  不过该业内人士也指出,发展电商也不是灵丹妙药,虽然在电商平台开店不需要像实体店铺那样保持一定的库存和店面维护,能够降低一定的管理费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给快时尚的供应链加速造成挑战,退货率一直高企的痛点也加大了物流成本。同时网上销售价格会更加低廉,或将导致本就面临巨大营利压力的快时尚,其利润进一步压缩。

  优衣库靠网络营销实现“逆袭”

  相关新闻

  最近三年的“双11”,优衣库从天猫服饰类冠军,到全品类最快破亿,被外界戏称为“一脸冠军相”。除了屡屡刷新销售纪录外,优衣库还不断升级相应的新零售体验。从2016年双11起,优衣库就开通了“网上下单、门店自提”,同时推出“免费改、轻松换”等售后增值服务。2017年春节期间,优衣库还携手支付宝,首次将AR技术和店铺购物体验相结合,发放AR实景红包。

  白领赵小姐对新快报记者说,去年“双11”前两天,她便到优衣库维多利旗舰店一边挑选款式、试衣,一边拿着手机登录天猫,将一件件心仪的服装加进购物车,等到“双11”零点活动开始,便在家点击付款,次日她便收到优衣库的短信到门店自提,看到店内的支付宝扫码立减活动,又在实体店追加购买了几件衣服。

 

  在中国内地与东南亚优衣库业绩表现强劲带动下,海外优衣库表现亮眼,一季度收益达到2582亿日元,同比增长31.4%,远高于集团平均增幅。季度报告指出, 推动业绩增长正是海外市场,特别是在作为主要海外市场的中国,优衣库实施网络营销策略,利用网络传播其品牌形象和最新产品,效果十分显著。

  香港初创企业GoBee在其共享单车遭到大规模盗窃和破坏之后,于上月底表示将退出法国各城市,公告中的说法是“大规模损毁”。而就在不久前,该公司刚刚宣布退出意大利市场。

  但它的公告读起来就像是对欧洲人的控诉:“4个月内,我们的自行车有60%遭到毁坏、盗窃或被据为己有,这让整个欧洲项目无法维系下去。”

  欧洲被誉为骑行中心——它每年举办环法自行车赛(Tour de France),也是自行车的历史发源地。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的数据显示,有8%的人口每天使用最多的出行方式是骑自行车,包括摩拜(Mobike)、ofo、oBike和GoBee在内的亚洲大型共享单车初创企业都将目光瞄准了欧洲城市,寻求在濒临饱和的国内市场之外的地方实现增长。

  这些获得了大量风险投资资金(ofo筹集了至少10亿美元)的公司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曼彻斯特、慕尼黑、苏黎世和马德里等城市推出了共享单车。但这些投放遭遇了从物流、监管到破坏、盗窃以及大规模损毁等问题。

  欧洲自行车联盟(European Cyclists’ Federation)的业务拓展官尼科洛?帕诺佐(Niccolo Panozzo)表示:“破坏是运营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所有的共享单车服务都面临着盗窃和破坏行为,但无桩共享服务的自行车容易觅得,使得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他补充说:“肯定存在文化因素。没错,这种情况哪儿都有,但是在欧洲,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事情。”

  总部位于香港的GoBee是首批试图打入法国市场的亚洲企业之一。该公司独特的绿色自行车在巴黎人行道上随处可见——用户用完后可停在任何地方。

  然而,在投放市场后的几个月内,法国全境就有1000多辆GoBee自行车被盗,近3400辆遭到损毁,警方接到相关报警近300起。许多自行车被人停放在自己家中——或者用该公司的话来说是“被据为己有”。

  虽然一些人认为GoBee的命运突显出法国民间社会——尤其是郊区被边缘化的法国年轻人——的一个问题,但该公司今年还退出了意大利和比利时市场。该公司在退出意大利后表示:“我们对一些最初的破坏行为有心理准备。但遗憾的是,在过去数周里,我们的自行车所遭到的破坏和袭击超出了我们能够承受的限度。”

  自共享单车诞生以来,破坏行为就一直不断。50多年前,阿姆斯特丹的白色单车(Witte Fietsen)服务推出没几天就关闭了,因为人们要么偷走这些免费的、未上锁的自行车,要么将它们扔进运河和河流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城市和公司推出了有桩版共享单车服务,用户须将自行车停在特定的停放点。

  据两位知情员工透露,破坏摩拜单车最严重的地方是曼彻斯特,自行车在那里常常被扔进垃圾箱和运河里。

  有桩共享单车服务也面临问题。资助伦敦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的桑坦德银行(Santander)在它一半以上的自行车遭损毁或盗窃后,曾被迫暂时关闭了米尔顿凯恩斯的多个停放点。

  共享单车公司雇用大量工人来监控他们的自行车,帕诺佐估计这可能占到成本的30%。这些工人们将自行车运送到需求量大的地方,简单维修并报告破坏行为。摩拜国际拓展主管克里斯?马丁(Chris Martin)表示:“在每一个城市,我们都有一个运营团队,我们有负责搬运这些自行车的员工和物流供应商。”

  ofo英国和爱尔兰总经理约瑟夫?西尔-德赖弗(Joseph Seal-Driver)表示,该公司有“一支忙碌的管理员团队,这些管理员是ofo雇的,领伦敦最低生活工资”。

 

  共享单车初创企业发现某些城市更容易搞定。马丁说,摩拜在米兰和佛罗伦萨特别成功,尽管他拒绝透露财务细节。尽管在曼彻斯特面临种种挑战,但摩拜并未退出该市,而是选择将运营区域限制在市中心。他说:“现在各个城市的盈亏和需求状况差异很大。”

  北京时间5日消息 日经中文网报道,北京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和谊3日透露,正在与松下进行关于深化合作的谈判。据悉两家公司已在纯电动汽车(EV)领域开展合作,正在就将合作扩大到设想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领域推进谈判。北汽希望获取尖端技术,而松下希望在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扩大业务,两家公司的目的似乎达成一致。

 

  徐和谊在北京市内向记者团透露了上述消息。北汽和松下2016年针对纯电动汽车用基础零部件方面的合作达成协议。徐和谊表示,与松下的合作很顺利,希望进一步加快合作。针对具体的合作扩大范围,他表示在电池和智能汽车等领域,一部分已经成立了公司,还有一部分正在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