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财经要闻
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5月3日在国新办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财政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紧锣密鼓地抓紧制定相关改革方案,下一步将按照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尽快出台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相关措施。
让更多小微企业
享受减税“红包”
程丽华表示,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集中出台7项税收政策,据测算这七项优惠措施全年能够使市场主体减税600亿元。此外,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的深化增值税改革、进一步降费的政策措施,也将惠及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
程丽华介绍,此次减税,与以往相比有几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导向更加明确。一方面通过直接降低小微企业成本,鼓励创业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创新潜力。既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也支持开展境外研发、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二是受益面更广。既有直接扩大减半征收所得税范围的政策,也有鼓励企业研发和投资的税前扣除优惠,还有延长科技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的政策,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三是政策更具稳定性和连续性。比如,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政策,在京津冀等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积累成熟经验,具备推广到全国实施的条件,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下一步,财政部、税务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发操作文件,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加强政策解读,跟踪实施效果,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减税“红包”。
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将明显下降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国银行(3.810, -0.01,-0.26%)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会上表示,第一,要努力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成本。要求商业银行要实行内部的价格成本核算,把信贷资金更多地向小微企业倾斜,向这个领域发放的贷款要在内部的价格成本核算上也实行相应的倾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发行专项金融债,扩大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资金来源。也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更多地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以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第二,要尽可能限制和取消其他各种收费,除了贷款利率水平要根据风险定价,以覆盖资金成本外,要最大程度减少和取消所有贷款利率以外的各种收费,包括一些通道的费用,管理咨询的费用,都要尽可能降低或者取消。第三,在贷款分类、在资本计量方面,我们尽可能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这也对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银保监会正在研究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进行单独的监测考核,初步考虑要以市场利率为基础,考核的资金成本以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实际利率为准。
另据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介绍,从社会抽样调查的结果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基本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5.1%到5.5%左右。第二类是地方性法人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大概在6.5%到7%。第三类是小贷公司等机构,贷款利率比较高,大概在24%左右。第四类是纯民间借贷利率,在36%左右。在推动银行业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综合成本或者贷款实际利率,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降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来源成本。通过加大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使资金来源成本降低。二是通过新技术、新手段降低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管理成本,管理成本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一般的对客户贷前贷后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小微企业贷款损失的风险溢价。三是主要推动小微企业贷款续贷政策落地,第一次贷款不难,第二次贷款还要不难。社会上反映小微企业贷款到期续贷的利率比较高,通过“过桥”抬高了周转成本,这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贷款创新力度,使续贷的成本也降下来。四是要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之外的附加成本。这样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力争年底之前,使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现有基础上再有明显下降,带动整个社会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 详细资料
- 分类:财经要闻
来源:沈阳网
5月1日起,上海市、福建省和苏州工业园区将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期限暂定一年。每月在1000元以内(每年不超过12000元)的部分将可以税前列支,退休提取的时候再扣税。
有人说,这相当于在试点城市或地区将个税起点从3500元提升到4500元。
年最高限12000元,退休后领取
个税递延养老保险5月1日起将在上海市、福建省和苏州工业园区这三地先行试点,试点1年。对个人来说,税前扣除限额为每个月收入的6%,最高1000元;对个体经营者来说,税前扣除限额为年收入的6%,最高12000元,折合到月,也是以1000元为限。在领取税延养老保险金时,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和普通商业养老保险的灵活支取相比,个税递延养老保险要刚性许多,领取必须是要达到规定退休年龄才能开始。养老金可以按月或者按年来领,领取期限原则上为终身或不少于15年。
月缴1000元,60岁后月领2764元
税延养老保险的全称是“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具体指投保人所缴纳的保费可以在税前扣除,等到将来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在降低个人当下的税务负担,同时为将来的养老准备一份钱。
买了税延养老保险后到退休时能领多少养老保险金?
中国银行(3.820, 0.01, 0.26%)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之前曾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位参保人从30岁开始购买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每月拿出1000元投保,产品保证收益率是复利3.5%,等60岁退休时,总共缴纳保费36万元,但账户价值变成了61.8万元。通过精算,一个月可以领到2746元。
工资高于4320元的人群适合参与
税延养老保险采取的模式是缴费时税前扣除,领取时扣税的模式,税收优惠幅度和工资收入是直接挂钩的,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参与。
比如目前还不用交个税的人,也就谈不上税收优惠了。因各地的社保缴费比例不同,所以这个最低线也不同。以试点城市上海为例,目前的个税免征额是3500元,上海的“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为19% ,因此,月工资低于4320元的人群并不适合买这个产品。如果税前工资是15000元,每个月可以少纳税180元。月薪2万的可以少纳税250元。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梅天磬
- 详细资料
- 分类:财经要闻
近两年处于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高喊数字化转型,传统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互联网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反观我国政府近几年的动作,从2015年便开始推进中国数字化转型并提出“互联网+”,2017年又提出“数字经济”,再到今年最新提出的“数字中国”,我国经济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人们生活、企业生产都带来了质的飞跃。
不难发现,从“互联网+”发展到“数字经济”,两年的时间,消费升级后,产生了更多的个性化差异性需求,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个人、企业,当差异化需求得以满足,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国内各行业对于互联网的依赖也越来越高,绝大多数线下零售都已覆盖了线上零售。由此也带动了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的兴起,微信和线下服务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往深层次来看线上支付可带动金融服务,这同样对云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的作用。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的提出,我们身边会产生更多的数据,大数据分析可以提升数据价值,挖掘更深层面的东西,而云计算作为支撑实体行业大数据在云端利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必然也会被“数字”带动起来。
数字化发展至今,已然在社会层面产生了一些经济效益。就拿广告行业来说,用数字化的方式在社交软件上进行进行推广,广告植入效果相比从前的传统媒体形式要好很多。
坚持不懈的挖掘数字经济的巨大潜力,从“互联网+”到“数字经济”再到“数字中国”,中国在信息时代的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也为现今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 详细资料
- 分类:财经要闻
“工资上调”从来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租房、三餐、交通、青年们凭借自己的能力挣得工资在大城市立足;上学、就医、创业已有家庭的人民要用自己的双手照顾父母,培养孩子,追求未来;温饱、家庭、理想,全靠着这一份工资......
近日,央视财经新闻做了一个调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5日,已经有辽宁、新疆、江西、西藏、广西、上海、云南和山东8个省份上调了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范围从100到280元不等。目前看来,上海月最低工资已达2420元,在各省市中最高,但是上海的消费成本在全国来看也是处于排名靠前的位置,近年来更是不断上涨。
生活成本日益高涨
以北京为例,想要租一个稍稍好一点的房间,没有吵闹的邻居,有一个小阳台,离地铁站进一些,在三环附近起码要2000上下,每月应当还要加上电费、水费、网费、燃气费。若是与中介签约,还要交一笔中介费(一般是一个月房租),如有幸与房东签约,房租一般是押一付三,第一次交费便是8000上下,已经是接近1万。另三时三餐,每日饭费算上50,一个月也有1500,交通费若是每日10元,应当再加上300元,每个月的生活成本便在4000上下。
这还是按照没有孩子的单身汪青年的生活来计算的,若是有孩子的家庭,幸运已经买房买车的家庭,或许每月依旧要还房贷与车贷,或许为培养孩子要带他去上各类兴趣班,每月的生活成本又将是另一般计算,粗粗估计基本已经超过1万,且上不封顶。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成本十分高涨,不知工资的上涨速度,能不能赶得上生活成本的上涨速度。
天津、苏州、杭州等城市,虽然房价与北京、上海相比没有那么高涨,但是整体的工资水平也相对下降,生活的结构依旧没有改变,柴米油盐酱醋茶,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的甜与苦杂糅,遥远的梦与空虚的胃相挣扎,究竟能否过上理想的生活?
最低工资标准与平均工资谁涨得快?
再以首都北京为例,2017年9月,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不低于10.86元、每月不低于1890元,调整到每小时不低于11.49元、每月不低于2000元,增加110元,增幅5.82%;此前的2016年,北京的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720元调整为1890元,增加170元,增幅9.88%。然若是将最低工资标准与北京平均工资相比,却还是相去甚远。
来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图是北京市自2006年以来平均工资的变化情况,在2016年,北京市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是92477元,月平均工资则为7706,相比2015年增长8.75%。若是以这个增速来计算,预计2018年北京市的年平均工资为109390元,月平均工资为9116元。若是与北京平均工资的增速比起来,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速或许依旧有发展空间。
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本人及其赡养人口最低生活需要的工资支付保障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升,可以更好地保护在一个城市中,在经济地位上处于弱势的群体,调整的脚步已经迈开,希望正在与日俱增。
鲁迅说过,先要生存,后是生活,最后是发展。纵观我泱泱大国,历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走过战乱与烽烟,如今的多数人民却依旧为保证最基本的温饱而奋斗。无论是在大城市熬着夜的上班族,还是在小镇奔走着的青年男女,肩上都背着生活与房子的重担,辛劳工作只为有一个温暖的家,只为了孩子能够顺利上学,或许曾经的热血与理想只能长埋心间。
那些微薄的工资之中寄存着多少无奈,又寄存着多少希望。但愿“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变成现实,但愿人人在实现物质温饱之后能够实现理想。
■ 作者|施琳慧
- 详细资料
- 分类:财经要闻
快递送货上门”本就不该是问题。任何新的技术和设施的应用,都需以契约意识为前提,而不能仅方便了自己,却将麻烦丢给消费者。
5月1日起,新的《快递暂行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权当面验收。”
《条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但从网友的反馈来看,“《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或许是关注度最高的条例之一。许多人直接将该规定“翻译”为:“快递员若事先未与消费者沟通,便将快件直投快递柜的行为属违规”,更是引发了热议。
这或从一个侧面证明,自从快递柜在各大小区门口设立之后,快递员送货不上门,成为许多消费者比较头疼的事情之一,是快递服务领域中民生痛点所在。
事实上,无论从过去的经验,还是快递公司本该履行的责任来看,“快递送货上门”本就不该是问题,确实是因为快递柜多了以后,才成为问题。
快递柜能够善加利用,实际上也是一款既能便民又节省快递公司成本的新设备。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网上订购商品,常常不在家,快递送货上门时,如果能暂时存放在快递柜里,就能解决快递员重复送货的辛苦,也能保证消费者的快递安全送达。那些设置快递柜的公司,设立之初,也正是瞄准了消费者的这块需求所在,为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只是遗憾的是,任何事物似乎总有利弊的两面。如今,原本为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快递柜,逐渐成为了一些快递员偷懒的工具。这些快递员在并没有通知消费者的情况之下,擅自将快递直接投入快递柜,让消费者下楼自取,而不管消费者是不是在家。更有甚者,有些快递员在将快递投放至快递柜之后,也没有通过短信或电话及时通知消费者,以至于延误快递收取时间。
这种做法,当然有利于快递员的工作效率,但却令许多消费者窝火,尤其对于一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而言,更是增添了不小的麻烦。而对于那些需要当面验货的快递,这种做法甚至有可能造成消费者的经济损失,因为快递投入快递柜就属于签收状态,而这很有可能造成卖家不愿意退换残次货品。
实际上,自从快递柜成了许多快递员偷懒的工具之后,类似的抱怨在网络上就一直不绝于耳。
尤其是现在,一些快递柜公司在谋划着收取消费者的快递存放费用,如果前提是快递员事先不商量就直接把快递投入快递柜,那势必将引出更为复杂的问题。
《条例》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权益,如今快递员如果拒绝送货上门,目前规定属于违规。虽然《条例》中并未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但毕竟明确了投递规则,消费者亦可以以此为据维护自身权益。
需要明白的是,《条例》并非无视快递员或快递公司之辛苦,或反对其使用新技术以提高效率。在《条例》中,可以看出新规也是鼓励快递公司“最后一公里”配送多样化的,比如《条例》提出,要促进快递企业使用智能末端服务设施、快件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其实,依照现有规定,快递员如果能够提前通过电话或短信与消费者沟通,或者在网购之初就约定投送到快递柜,快递柜依然会是一个提高投放效率的“良器”。关键在于,任何新的技术和设施的应用,都需以契约意识为前提,而不能仅方便了自己,却将麻烦丢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