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快递物流行业高速发展,在电商等行业的催化促进下,快递物流行业整体收入成倍增长。有数据统计,物流行业体量现已相当巨大,2017年的包裹量已经超过400亿件,这意味着每天平均包裹超过1亿件。
作为零售行业出身的苏宁,很早就开始搭建自己的物流体系,随着苏宁产业的不断扩大,苏宁物流的布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递进。据了解,2012年苏宁物流从苏宁的内部服务体系中剥离出来,转型成为第三方物流公司,2015年苏宁物流独立开放,除了满足自家零售渠道的物品快件配送,也能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在2017年,苏宁物流以41.77亿元全资收购了天天快递,足以看出苏宁在物流领域的雄心。
日前,记国家邮政局网站发布的相关公告显示,包含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15家快递企业被依法注销,引起了业界各种猜测。对于此项公告,苏宁方面解释,此事系公司快递业务主体全部由苏宁云商转入苏宁物流,统一主体,故主动申请注销。
据了解,此前,苏宁共拥有两张快递许可证,分别是苏宁云商和苏宁物流。随着苏宁物流布局不断扩大,故苏宁云商快递业务也将转移到苏宁物流,同时也有助于梳理苏宁自身的业务线。
苏宁物流在苏宁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断攀升,当前,业务线涉及供应物流、仓配物流、揽件速递、冷链物流及跨境物流,后续还将继续扩大开展农村电商。
借助最新科技,苏宁物流不断增添“软硬”实力。支撑系统升级为LES,可支持多样化的物流业务。苏宁“物流云”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及标准作业流程等方面支撑的云平台,维系着自动化分拣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分拨中心和社区配送站等物流网络。
与此同时,在苏宁物流的各个环节中,“黑科技”也无处不在。据了解,在苏宁上海AGV仓中,就有着这样工作的一群机器人,他们能够绕开障碍物自主规划路线,同时还能够智能排队,将包裹以最效率的方式交给下一步处理作业流程的人员。据了解,这些机器人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且将误操作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在消费者端,除了快递小哥送货,无人车、无人机和配送机器人也成了送货“小能手”。特别是前几日刚刚结束的418电器购物节,一辆萌萌的“小黄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不仅不用人为控制,还能够自主设计运行路线躲避行人、乘坐电梯、叫门,最终稳妥的将快递送到消费者手中。原来,这辆“小黄车”名叫“卧龙一号”,是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于一身的无人车,据透露,将来还会有能够“四足行走”的更新版本,能够适用于没有电梯的小区。
此外,物流领域的物料消耗每年也是很大一笔开销,苏宁一直在物流体系推崇绿色物流的理念,在业界率先推出了共享快递盒,以替代传统的纸箱、塑料袋。共享快递盒不仅能够重复使用,且大大减少了物流成本和纸制浪费。推出一年以来,已经过多次更新换代,盒子种类也随着配送场景越加丰富。近日,在传统的共享快递盒基础上,苏宁还推出了生鲜版本——生鲜专用箱,这是国内第一款冷链循环箱产品,将率先在苏宁冷链网络中首发,并进行场景测试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与普通的快递箱相比,冷链配送所使用的快递箱,除了纸箱之外,内部还会使用保温层,就是人们口中俗称的“塑料泡沫”,更是凸显了生鲜行业中快递包装“不统一、无标准、非循环”的痛点。然而在苏宁推出的共享快递盒生鲜专用箱中,采用密封保鲜设计,食品级内膜保护,材质耐冷耐热。循环使用能够大大节省物料成本且减少资源浪费,据统计,2017年苏宁物流一系列环保举措大致节约1200万的电商成本,同时也减少约28%的白色污染。
若按照每个包装箱0.2公斤保守计算,2017年全年,401亿件快递至少产生超过801.2万吨的垃圾,这一数字触目惊心。在这个大背景下,不久前苏宁联合多方企业成立了苏宁物流绿色包装实验室,到2020年绿色包装实验室将联合合作伙伴,投放超20亿个绿色包装产品。
至此,无论是传统物流行业竞争,还是电商巨头之间物流体系的竞争,行业都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随着零售、电商业态不断更新、变化,物流市场的体量还在不断扩大,从新技术、新概念、新生态多方发力是苏宁在物流领域稳步前行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