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频频上演的“雷雨交加”场景让大江南北面临大考,更巧合的是,暴雨来临之际和早晚交通高峰不谋而合,通勤出行一族有苦难言。所以,近日媒体也“刷屏”式再次转载“下雨天打车难”等老生常谈新闻,“流水的暴雨,铁打的打车难”成为热议。

  有种观点认为,因为短时强降雨造成某些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应对,城市内涝和防洪预警难以适应,并非出租车或网约车运力不足,而是堵在路上,甚至“飘在水中”,最终导致“近在咫尺却找不到车”的窘境。

  这时,如果能有不受限于路面交通拥堵的汽车,如果汽车能够“插上翅膀”,那么再遇到暴雨预警时也不无需心急抢车,也无需担心堵车又堵心。

  今日,美国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刚刚宣布在公司内部成立了一个新部门,专门应对不断发展的自动驾驶飞行汽车市场。

  波音公司表示,这项合作将利用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开发一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能够跟踪无人驾驶飞行车辆的飞行。该系统还将能够分配交通路线和通道。

  波音公司此举并非首创,在美国,日前就有硅谷初创公司Opener已开始研制,并宣布明年有望落地产出实际产品、服务大众。在欧洲,英国喷气发动机制造商劳斯莱斯设计出飞行汽车推进系统,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Airbus)也在研发“飞行汽车”,并计划于今年年底首飞。

  在中国,吉利加入因资金难以为继研究飞行汽车的美国公司Terrafugia后,让飞行汽车市场出现了中国力量。双方就曾表示,预计在2019年推出首款“飞行汽车”,并于2023年推出全球首台能够垂直升降“飞行汽车”。

  飞行汽车的研制因专业性和安全性的高要求,与“飞机”、“汽车”的生产均有较大不同。以往的无人驾驶汽车,或无人机,都是由科技公司和汽车厂商联合或是无人机厂商和零配件供应商联合,虽然已巨头企业为主,但市场还是频现初创企业,特别是在车载系统或控制平台的研发中甚至新锐更有优势。

  而飞行汽车和自动驾驶飞行汽车则专业性更强,所以目前主要还是由发动机制造商或飞机制造商主导,毕竟飞行汽车更关注“飞行”,天空中的控制和应急指挥更需技术沉淀,一旦发生故障所造成的影响不堪设想,远超路面交通事故的破坏力。

  目前,飞行汽车的研制主要需要解决灵活性和动力系统的选取问题。劳斯莱斯等研制的飞行汽车可搭载4-5人,采用电动垂直起降。目前为了增加灵活性,适用于城市日常通勤。但仍需要充足面积才能降落,所以目前主要用于货运或军事,在今后研制尺寸更小的飞行汽车用于载人出行。

  接下来是飞行汽车的动力系统选择,目前劳斯莱斯选择燃气轮机,同时配有存储能量的电池,虽然可以降低噪声但并非最为环保选择。电池目前充电时间较短,不到一小时就能完成充电,续航距离大约为几百公里左右,时速可达到几十公里不等,对于日常城市通勤还是可以满足需求的。

  不过,目前还需测试飞行汽车在恶劣天气或环境因素不稳定的情况下的状态。虽然在紧急情况下会有气囊弹出,还可选择15分钟左右的空中悬停,但为了安全起见,一般不建议用户在雷雨天气之类的恶劣天气内出行,这在使用场景上也受到了限制。

  这一点和目前飞机的飞行安全安全要求是类似的,所以保障飞行汽车的安全还需飞机制造商“专业出马”,这也是目前大型飞机制造商才能上马此类项目的原因。

 

  另一个关乎商业推广和用户体验的问题则是飞行驾照。虽然有些飞行汽车无须要求一定考取驾照,但也需要在模拟舱内完成一定时间训练,操作者简单操作操纵杆即可。结合中国情况来说,飞行驾照想拥有的话还是需要费一番力气的。

【中国金融网-www.zgjinrong.cn】